书声琅琅的课堂
◎通讯员 白桂贤
记 者 李 硕
摄 影 记者 李硕
八月的九原区,暑气渐消,绿意正浓。站在建设路的天桥上,视野开阔:宽阔的柏油路如舒展的筋骨,在楼宇间铺展成城市生长的脉络;连片的绿化带像灵动的翡翠丝带,将公园、社区、学校巧妙串联,织就品质生活的锦绣图景;不远处的巴音高勒广场上,广场舞的旋律伴随着孩子们的笑闹,汇成这座城鲜活动人的背景乐章。这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区,正以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姿态,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城乡融合发展
盛夏的九原区藏着一份“反季节”的惊喜,在西北最大的室内冰雪馆里,市民们踏雪飞驰。万达广场与富力城的商圈霓虹闪烁,亚朵、万信等酒店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蒙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发展注入活水,天福广场的楼宇经济蒸蒸日上,烟火升腾的横竖街更让包头味道香飘全国。
支撑这片繁荣景象的,是不断强健的“城市筋骨”。54条总长93公里的道路纵横交错,织就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花团锦簇的生态绿道,如同“会呼吸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城市输送盎然绿意与清新活力;长达36公里的再生水管网,则如激活的血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不竭的生命源泉。
当目光转向广袤乡村,田埂上同样正书写着生动的蜕变篇章。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绿色食品园区更是将“绿色”深深镌刻为九原区农业最耀眼、最持久的底色。23.3万亩高标准农田铺展延绵,93%的全程机械化率让现代农业画卷高效延展。
田垄间,辣椒的红、无花果的紫、樱桃的艳勾勒出多彩画卷;池塘里,年产量达10万斤的南美白对虾欢腾跳跃,让“黄河岸边养海虾”从愿景变为现实。在“金萃九原”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下,黄河龙门鲤的鲜美、乌拉山羊肉的醇香、黑柳子香瓜的甘甜声名远播,九原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稳居全市前列。
共享美好生活
走进包头鹿园,树木葱郁,阵阵微风凉爽宜人。居民们漫步在林荫道上,陪伴孩子们在鹿园的林间小路嬉戏玩闹。“平时会带孩子来这里逛逛,孩子玩得开心,我们也能出来放松放松。”居民于素敏开心地说。转角遇见绿意,已成九原人的生活日常,无论是社区门口精巧的小游园,还是街角匠心打造的口袋公园,九原人的日子里总裹着草木的清香。
教育领域同样暖意涌动。近日,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篮球队在自治区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斩获三金两银,这份佳绩不仅源于学校“以体育人、以球育心”的长期坚守,更是九原区实施“五育并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九原区严格遵循《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德育“五大育人工程”,推动校园体育“一校一品”发展,建成足球、篮球等多所各级特色校;并常态化开展美育活动,2023年美育节斩获31项市级奖项,2024年包揽全市诗词大赛中小学组冠军;全区15所小学、7所中学建起校园农场,2所学校获评自治区劳动教育示范(实验)校。今年盛夏,高考喜讯如清风吹拂全城,600分以上人数创历史新高,2名学子被清华北大预录取,一封封录取通知书为这份教育答卷再添亮色。
医疗的温度在家门口变得触手可及。“以前看病总得跑远路,现在家门口就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常来坐诊,北京专家也定期来做手术,太方便了。”在九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取药的张大爷感慨道。在九原,北京专家的无影灯照亮了疑难手术的希望,全国名老中医的指尖搭起了守护健康的桥梁,朝聚眼科医院让模糊的视界重归清晰,“大病不出区”的愿景正循着扎实的脚步一步步照进现实。
从农田阡陌的丰收景到楼宇林立的繁华图,九原区的民生温度,藏在历史的底蕴里,写在发展的答卷中,更融于百姓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