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就业“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05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闫杰 记者 李楷谨)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固阳县以“防返贫、稳就业、促增收”为主线,通过政策引领、动态管理、品牌培育等举措,打出“黄芪产业+公益岗位+零工工会稳岗就业”的“组合拳”。全县脱贫人口务工就业1906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的124.58%,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务工205人,完成年度目标100%,未发生因失业导致的规模性返贫,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孩子,这个岗位真是帮了我家大忙!”固阳县金山镇旧城村村脱贫户陈永萍说起自己的保洁员工作,脸上满是笑容。她口中的岗位,正是固阳县农牧局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 为推动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固阳县农牧局围绕乡村建设、治理需求,按“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原则,开发了多种适合乡村建设需求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弱劳力、半劳力等难以外出就业的群体。目前,固阳县1053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稳定就业,既增收又兼顾了家庭。 固阳县通过严格落实岗位管理办法,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权责,强化日常管理与培训,让岗位“设得合理、干得实在”。公益性岗位不仅成为脱贫户的“增收岗”,更成为乡村治理的“助力岗”。 “多亏固阳县农牧局帮我对接了工地,现在每月能挣6000多元。”在固阳县某项目工地务工的李大哥说。为拓宽就业路径,固阳县借力“春风行动”、创业贷款等,帮助有就业需求的脱贫户找到岗位。25个项目带动128名农民就业。 “以前种黄芪只能卖原料,现在在加工厂上班,每月稳定收入3000多元。”依托固阳黄芪产业劳务品牌,脱贫户王大叔实现了从种地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固阳县以“41°固阳献”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依托黄芪、莜麦等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出5个自治区级劳务品牌。其中,黄芪产业形成20亿元规模,带动29家加工企业发展,近三年全链条用工达4.5万人,实现了“一业兴、百业旺、就业增”的良性循环。 “加入零工工会,不仅有培训,还帮我买了意外险,干活更踏实了。”固阳县零工工会员赵师傅说。2025年3月,固阳县成立首个零工工会,为109名会员提供权益维护、职业培训等服务,并投保意外险。还针对有技能提升需求的脱贫人口,联合职业学校开展定制化培训。2025年6月,4名农村妇女赴京参加家政培训,2人成功就业。 固阳县将通过“岗位兜底、渠道拓展、品牌带动、服务保障”多管齐下,让脱贫人口就业有门路、增收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