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百余件珍贵文物再现西周燕国都城生活图景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10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位于房山区的琉璃河遗址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被学界公认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房山琉璃河也因此被称为北京“城之源”。 今年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周年。近期,首都博物馆将推出“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这是迄今为止琉璃河遗址展出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70件(套),其中重要文物39件(套),作册奂卣等113件(套)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 这次展览为何命名为“太保墉燕”?日前,记者提前到首博探访,在展厅里见到三件作册奂器,即作册奂鼎、作册奂卣(yǒu)、作册奂觯(zhì)。它们曾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即将首次集中展出。 鼎、卣、觯……从形制上看,这三件礼器并不算夺目,但铸于它们内壁、器底、器盖的相同铭文却极其重要。铭文中的四个字“太保墉燕”,填补了青铜时代城市设计记载的空白。 “太保”是西周成王时期的召公奭(shì),“燕”指琉璃河遗址所在的燕地,“墉”意为“筑城”。“太保墉燕”,意为“太保召公来到燕地建设都城”。作册奂器及其铭文是北京城市建设史最早的出土文献,实证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这次展览,被誉为“鼎天鬲(lì)地”组合的国宝级文物堇(jǐn)鼎、伯矩鬲,实现了“合璧”展出。参观完“双重城垣”复原图,再往展厅里面走就能看到它们。其中,堇鼎是琉璃河遗址出土的目前北京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伯矩鬲是全国罕见的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它们代表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堇鼎内铸有清晰的4行26字铭文,记载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向太保奉献食物,并受到太保赏赐的事。 伯矩鬲“精致小巧”,通高仅33厘米,口径22.9厘米。它身上的七头牛各具特色:盖钮的两个牛头十分逼真,耳朵的弧度甚至能体现出牛耳的柔软……有文史爱好者说,伯矩鬲是一位牛气十足的“老北京”。 在本次展览中,这些珍贵文物将按照“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4个单元,配合三维投影、数字沙盘等科技手段,全景式还原西周燕国都城生活图景。 (据《北京晚报》,记者:陈强 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