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爱霞
至今,土右旗的老百姓依然亲切地称他“宝哥”“宝科长”。
他不姓宝,他叫张章宝。
张章宝说:“一句‘宝哥’,一句‘宝科长’,那是老百姓打心眼里叫出来的。所以我感觉,这样的叫法,和我获得的那么多的荣誉,份量一样重。”
退而不休
他集20多项荣誉于一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年法制人物特殊贡献奖”“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正义人物”……从事检察工作30多年,他用真诚无私的为民情怀换来了这些荣誉,成为享誉全国的优秀检察官。他的事迹曾被改编成电影、话剧、广播剧等文艺作品广为传颂。
张章宝原为土右旗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他,深深地理解农民的不易。他常说,“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从我们身上看到共产党的好。”在工作中,张章宝把久拖不决的棘手问题当作重中之重去面对。他将上访变下访,经常下乡走访,更好地去了解百姓的所思所盼,从而掌握实情,找准症结,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无越级访、重复访,并从多年的检察实践中,总结出在办理上访案件时应处理好“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让百姓对张章宝充满了信任和爱戴。
如今,虽已退休11年,但“张章宝工作室”的门牌依然熠熠生辉。
在土默特右旗信访维稳大楼里,由旗政府、旗检察院共同成立了“张章宝工作室”,张章宝继续发挥“名人效应”,继续维民权解民忧,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退休后的张章宝加入了包头市老干部正能量宣讲团,继续当选土右旗人大代表。因此,“张章宝工作室”还承担着包头市老干部法律咨询工作站、旗人大代表信访代办机构等职能。
有求必应
为让有困难的群众省钱、省工、减少负担还能及时解决问题,凡是来到“张章宝工作室”的人,张章宝都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而且不受咨询范围和案件范围的限制,不设门槛,有求必应。
“宝哥,在不在?我去问询点事儿。”
“参加旗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呢,明天来哇。”
每天,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张章宝有公务活动时,人们还得提前预约。这些人不是前来寻求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的,就是来与张章宝拉话儿的。为啥有事没事的都愿意来这里呀?百姓们说,和宝哥聊一聊,既能解决法律问题又能学到法律知识,心里敞亮。
前不久,一位来访者来到“张章宝工作室”,请宝哥给他拿主意。事情是这样的:别人欠他近百万的债一直还不了,他想起诉对方。张章宝问他:“借你钱的人有能力还你没有?他有什么财产吗?”来访者答:“对方什么也没有。”张章宝给他分析,“对方啥都没有,目前肯定没有能力还你钱。你呢,若要起诉,诉讼费律师费你得先垫支吧,这样你不又要搭进去几万元钱,不是赔得更多了吗?不如缓一缓,等对方有了偿还能力时再做打算。”来访者听后心服口服:“宝哥就是实实在在地为咱们着想呢。”
有一天,一位二十六七岁的小媳妇哭着来找张章宝,请他给自己当律师。一问情况,张章宝才知道,原来,小媳妇认为丈夫有外遇,要和丈夫闹离婚。
张章宝请她坐下,给她倒了杯热茶,先安抚她的情绪,然后入情入理地和她聊起来,经过一番耐心开导,小媳妇终于平静下来,擦干眼泪,回家去了。
张章宝说:“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如果我为了钱,我就失去了原则。但是我不能。我虽然退休了,依然是党培养出来的检察官。”
情法兼顾
多年前,张章宝还在职的时候。一家建筑公司拖欠刘某工程款,张章宝接案后,刘某塞给他一张纸条说:“我现在手头儿没有钱,我先给你打个欠条。等把事情解决完,钱追回来后,你扣下这些钱,然后我再给你些好处费。”张章宝打开一看,是一个写有1万元的欠条,抬头写的是张章宝,落款是刘某本人。刘某的意思很明显,现在办事没有不花钱的,他的欠条表示,办事的花销由他出,但现在因没有钱,自己不能食言,立字为证。
当着刘某的面,张章宝把欠条撕掉:“你这样做是对我人格的侮辱。你先回吧,记住,不用给钱我也一定会抓紧办理的。”
张章宝办公桌的桌签上写着这样几句耐人寻味的话:“诱惑就在身边,危险就在眼前,陷阱就在脚下,犯罪就在瞬间”。每天他都会默念几遍,提醒自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
各类群体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张章宝解决了很多,他在每一次接待来访中都坚持做到“五声”,即进门有迎声,问话有答声,解答要和声,走时有送声,事后有回声。许多政府交办过来的棘手案件,张章宝站在第三方角度,都能圆满完成。
11年来,张章宝共接待来访2050余件,接待访民5100多人次,其中调处各类疑难复杂问题105件。除了土右旗范围内的群众,还有包头市区、山西、上海的群众都慕名找到张章宝,请张章宝为他们解决法律难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张章宝以“融入群众,公正执法,情理兼容,促进和谐”16字工作模式不辞辛苦地去协调化解矛盾纠纷,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终将使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