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社区“合伙人” 治理“新搭档”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05版:邻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记者 李硕 摄影报道 拓宽招募渠道,构建社区治理智能团;精准对接,找准居民多元“需求点”……近日,记者了解到,为有效破解基层治理中服务主体单一、资源分散、服务精准度不足的难题,九原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社区资源+共建共享”为主线,创新实施“社区合伙人”模式,汇聚多元力量,推动社区治理从社区“独角戏”向多元主体“大合唱”转变,为治理增添“新搭档”,焕发新活力。 社区有了“智囊团” 九原区赛汗街道线上利用公众号、微信群发布“社区合伙人招募令”,明确招募条件、参与方式等;线下通过社区公告栏、居民代表会议吸引机构团体、社会组织以及隐藏在社区中的“能人智士”加入社区治理,截至目前,招募共建单位12家、基层治理人才63人、机构团体16家、社会组织9个。 突破“居民为主”传统框架,将各方力量纳入“治理合伙人”体系。沙河街道韩庆坝第二社区挖掘选树“社区合伙人”代表其和日玛,打造其和日玛工作室,吸纳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等力量,推动矛盾纠纷解决、物业服务等为民实事70余件。 麻池镇打造“麻事好商议工作室”,会集10余名老党员、老职工、老乡贤担任“麻事调解员”,解决邻里纠纷、基础设施更换等各类矛盾600余件。实现人岗适配。改变“社区单向挑选”模式,创新“需求公示-资源供给-双向认领”的双向选择流程,实施“自荐+推荐+审核”分层选拔,进一步强化合伙人主体性,赛汗街道富力社区根据居民需求清单、合伙人资源清单,组建涉及综治、文体、服务等多种类别的治理人才“琅琊榜”,涵盖党员、热心居民、物业工作者、新业态群体等300余人。 对接居民“需求点” 依托网格“敲门行动”、设置意见箱、开展民情大调查、组织线上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需求,形成“需求清单”,梳理涵盖“一老一小”、文体活动、扶弱助残等领域需求426项,并据此制定“社区合伙人”招募方案,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合伙人接单”。 拓展“全龄友好”服务内涵,面向长者开展“银龄乐活计划”,提供上门问诊、代购代办等服务;针对少年儿童推出“雏鹰成长营”,开设课业辅导、非遗体验等课程;服务中青年群体举办“父母课堂沙龙”,开展幸福家庭公益讲座。创新“微心愿”认领机制,2037名在职党员累计完成家电维修、法律援助等服务1023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为确保社区合伙人作用的持续发挥,构建稳定的合作保障体系,设立合作反馈评价制度,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服务质量评估等方式,收集对合伙人服务的意见建议,形成“需求-服务-反馈-改进”的闭环,对长期不参与、不履职的人员进行调整,吸纳新的合适人选,保持“合伙人”团队活力。 探索服务“新模式” 搭建协同平台。以党建为纽带,引入“合伙人”借力借智,赛汗街道果园社区成立“社区合伙人联盟”,将居民代表及恒源职业培训学校、包头市义工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公益团体纳入其中,累计为居民提供就业、护理等服务培训300余次。赛汗街道鹿原社区将青少年成长与社区共建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童声治理官”小记者团项目,组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为社区治理注入鲜活新生力。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利用社区闲置阵地资源打造“掐丝镶嵌宝石画”非遗手工坊、“琴心巧手”工作室等,由“手艺达人”教授,既盘活空间,又为居民提供体验课程,有效打破资源壁垒,社区服务从“单向供给”转向“多元共建”,实现“1+1>2”的共赢效应。增强社区凝聚力。优化积分激励体系,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事务量化积分,积分兑换图书券或抵扣物业费等多样奖励,实现“单向付出”转为“奉献-积分-回报”的良性循环,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持续提升合伙人凝聚力和社区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