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多元共治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8版: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李硕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基层治理面临人口流动频繁、矛盾纠纷多元、服务需求精细等诸多痛点难点,传统治理模式亟待升级。对此,包头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主动作为,以“共治”理念破解“善治”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微治理”创新模式。通过整合多方力量、细化治理单元、优化服务流程,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公安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激活共治新动能 在推进社区微治理的进程中,包头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各派出所以党建联盟为纽带,将治理触角延伸至便民市场。通过联合辖区市场管理方及个体经营户党员组建党建联盟,定期召开联席会、设立“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商户带头守规章、讲诚信,让党员力量有效聚合,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示范效应。联盟同步联动服务群众,结合社区警务开展反诈宣传、居住证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依托党员商户熟悉市场、群众基础好的优势,联合民警成立“党员调解队”,第一时间介入化解商户间、商户与顾客间的小纠纷,将矛盾消弭在萌芽。在共治市场环境方面,联盟组织党员参与安全巡查,由民警指导排查消防、用电隐患,党员带头整改并带动商户落实安全责任;党员商户承诺不卖假货、不缺斤短两,推动形成“守法、诚信、文明”的经营氛围,为基层共治再添合力。 共筑便民服务圈 警社共治,核心在“治”,关键在“共”。青福派出所与保利社区携手探索,率先在社区建成“保利社区警务室”,将警力下沉至居民“家门口”,持续拓展警社共治的广度与深度,全力绘制共治共享的最大“同心圆”。走进保利社区警务室,便民服务的温度扑面而来,这里不仅能办理居住证、无犯罪记录证明、代领身份证等高频业务,更能现场调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针对群众实际需求,警务室还贴心配备了轮椅、微波炉、应急药箱等设施,让居民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截至目前,该警务室已接待群众1600余人次,提供便民服务15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21起,俨然成为名副其实的“便民暖心警务驿站”。 “警力下沉社区不是终点,真正融入社区才是目标。”保利社区警务室建立后,社区民警王玺同时担任保利社区副主任,推动警务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他每周联合社区网格员、物业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公益律师等力量,开展联合入户走访、安全防范宣传,定期分析社区治安态势、研判社情民意,形成了“上门一起走、防范一起抓”的联动机制。 拓宽资源共享网 在基层治理协同发力的进程中,幸福路派出所以党建为引领,与雷锋车队构建党建联盟,依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公安主责领域与民生服务场景中协同增效,彰显为民初心。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派出所主导探索跨域治理模式,联合雷锋车队定期开展党建交流、主题党日活动,以共同的服务理念筑牢组织基础。反诈宣传中,派出所民警牵头策划,借助车队“移动阵地”优势,开展反诈宣传活动,实现双重防护。高考期间,派出所部署警力维护考点秩序、设便民点,车队提供爱心送考服务。共同织密民生服务网,为基层治理注入公安力量。 包头市公安局青山区分局的警社共治实践,既有便民服务中建立的浓浓“警民情”,也有党建联盟构筑起的满满“安全感”,更凝聚着共治力量汇聚成的治理“大智慧”。在这一模式下,各类安全隐患被警社共治队伍及时排查消除,矛盾纠纷在“社区警务室”得到妥善化解,“社区微治理”工作模式有效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优效能,形成了“1+1+1>3”的叠加效应,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