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永峰
万青路街道辖区的8个社区110个网格共有1838名单元长,在各类协商议题中,街道充分发挥党小组“主心骨”、网格员“解题人”、单元长“协调员”作用,使议事协商不再是单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成为居民共同守护家园的情感寄托。
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小张,我家水龙头的水漏了一夜,连洗脸水都接不上了。”一大早,春光社区网格员接到居民紧急求助后,立即联系供水公司人员上门排查,发现居民家需要更换地下管道。
网格党小组迅速组织网格员、单元长联动供水公司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等通过议事协商,敲定“自筹资金+具体施工+临时供水”方案。类似这样的民生难题,在万青路街道各社区经常上演。
今年,万青路街道有效划分“社区-网格-楼栋(单元)”三级责任区,通过“线上收集+线下走访”动态收集民意,并推行“每月17日固定协商+紧急事项即时协商”机制,灵活利用“小板凳议事会”“楼院议事亭”等协商场地,对协商方案和办理结果全程解释,确保居民“听得懂、能接受”,让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能落实”。
金苑小区连体桌椅破损,富南社区党委召开现场协商会,群策群议定翻修方案,党员志愿者组成维修队、物业建立“每日双巡”保障后期维护。如今,翻新后的设施成为居民活动角;春光社区御融公馆小区宠物排泄问题严重,社区集思广益联合物业划定宠物厕所,实现文明养宠与社区环境“双提升”。
草原社区晋剧团家属楼一拾荒老人家中楼道堆满垃圾,曾让邻居苦不堪言。草原社区“接单”后,组织网格员、居民代表、物管会共同召开议事协商会,形成解决方案。老人同意清理后,物业、清扫员和民警将堆积的垃圾清理干净,后续跟访老人再无捡垃圾行为。
勾勒社区治理新景
街道打破治理壁垒,将协商议事会搬进网格、楼院,与民意速办紧密结合,构建多元治理支点,推动“问题解决”,实现以“合”力促“活”力。
依托“街道-社区-网格-楼院”四级协商平台,“纵向融通”分层分类解题。简单问题由网格员、单元长“即知即办”;复杂问题由社区召集居民代表、物业、业委会等多元主体合力协商解决;跨区域难题则由街道统筹资源联合攻坚。另外,探索出“融活”“新”力量,“横向扩容”建起治理新支点。如育才社区通过暖“青”驿站聚合“新”动能,将新就业群体纳入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搭建“小哥协商议事”平台,制定小哥议事方案,引领“外卖骑手”变“治理帮手”。草原社区则联合顺丰速运开启“社企共治”模式,与快递站点同步建立“民情速递”联络群,发挥快递员走街串巷、深入千家万户的职业优势,通过“随手拍安全隐患”等“四随”机制,为社区环境巡查、应急预警、弱势群体关怀补充力量。
通过物资保障、平台搭建、机制创新三管齐下,2个社区真正将外卖、快递群体转化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流动哨兵”,以点带面生长出“民情快递、服务直达”的治理“新枝干”,构建出开放的“治理生态网”。
对于居民矛盾诉求,街道将法治刚性与德治柔性相结合,给予弱势群体、特殊群体政策法规支持和人文关怀,避免小摩擦变大矛盾,提升睦邻友好氛围。近期,新型社区居民张阿姨遇到噪声扰民问题,社区联合民警共同组织双方协商,既用相关法规阐释相邻权义务,又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最终避免了矛盾升级,维护了邻里关系。
今年,万青路街道各社区已召开议事协商会139次,解决居民实事难事135件。这套扎根基层的协商治理体系,正让每个网格成为治理“微单元”,让每个居民成为治理“主人翁”,在精准回应群众关切中,勾勒出社区治理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