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以前遇到法律问题不知道找谁问,现在每周二下午到街道综治中心,就能和法官面对面聊,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青山路街道综治中心法官咨询窗口,刚咨询完家庭纠纷的居民王阿姨满意地说。这个设立在街道综治中心的法官咨询窗口,正成为辖区居民解决法律难题、化解矛盾纠纷的“暖心站”。
作为人民法院延伸司法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青山路街道法官咨询窗口自设立以来,坚持以“便民、惠民、利民”为宗旨,每周固定安排经验丰富的法官坐班,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指导和法律知识普及服务。窗口虽小,却架起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在一个轮驻服务日,居民小张急匆匆来到咨询窗口,手里攥着一叠劳动合同,脸上满是焦虑。原来,小张大学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减轻家里负担,但是在完成一个月的工作后,她所就业的企业不仅没有支付她工资,甚至还把小张的微信拉黑了,小张不知该如何维权。坐班法官耐心听完事情经过,仔细查看了劳动合同条款,逐条为张小张分析法律依据,告诉他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先去进行劳动仲裁,若劳动仲裁不成,可凭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详细讲解了诉讼流程和注意事项。“法官讲得明明白白,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至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小张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这样的场景,经常会在青山路街道综治中心的法官咨询窗口上演。无论是婚姻家庭、邻里矛盾,还是劳动争议、消费维权,居民们带着困惑而来,总能带着解决方案或清晰思路离开。法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条文,用真实案例讲解维权途径,既帮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又引导大家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观念。
青山路街道将不断优化法官咨询窗口服务,除固定坐班外,还将根据居民需求,不定期开展专题法律宣讲、典型案例剖析等活动,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依托综治中心联动机制,将法官咨询与人民调解、社区网格服务等有机结合,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