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村社共建铺就“幸福路”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8版:地方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赵永峰 清晨从黄草洼村地里采摘的西瓜,中午就出现在中慧社区居民的餐桌上;开元社区的小学生化身“暑期探秘王”,赴二道沙河北村黄芩种植地开启“农学研究”……车水马龙的城市与炊烟袅袅的乡村,看似两个平行的世界,却在城乡共建的“化学反应”下,成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金钥匙”。 今年以来,白音席勒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通过“村社共建”模式打破城乡壁垒,构建起“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在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同时,为区域内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广阔平台。 “菜园子”直达“菜篮子” 刚开园的西瓜、醇香的胡麻油、粮食酿造的白酒……龙宇社区开办的夏日市集上,来自黄草洼村、庙圪堵村、前营子村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散发着乡土气息。 社区提供场地、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搭建起农产品“进城”桥梁;村则充分发挥自身农业资源优势,组织农户提供新鲜商品。这场跨越村社的“联姻”,不仅优化了城市生活品质,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既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小社工”化身“大使者” “这几户困难家庭终于有了米面油,这个年我也能放心了”,前营子村党支部吕书记感慨地说。 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万科社区与前营子村构建“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模式,几名社区工作者带领“双服务双报到”的共建单位,为前营子村10户困难家庭带来“寒冬暖巢”慰问,同时建立困难家庭档案,全面掌握困难家庭基本情况,通过点对点精准对接,有效落实“一户一档”长效帮扶机制。 “手艺人”下乡“带徒弟” “钩针的手艺没有丢,几片花瓣重叠,串入花蕊便成花了。”参与学习的村民们屏息凝神,模仿着、尝试着,很快一朵朵色彩艳丽、栩栩如生、赏心悦目的手工织花就跃然“手”上。 德贤社区充分发挥城市资源优势,多次组织“技能达人”深入乡村,将手工花制作、掐丝等实用技艺送到村民家门口,为乡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此外,鸿翔社区与二道沙河西村联合开展电商直播培训,邀请专家讲解短视频制作、直播技巧,30余名乡村青年、创业青年参与培训,在抖音、快手等平台销售枸杞、红枣等农产品10余场,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达2000人次。 “一街人”融为“一家人” “元宵佳节踩高跷、扭秧歌,大家载歌载舞、走街串巷、互相问好,一起欢度佳节。”“到庙圪堵村感受田园乐趣,体验农耕项目、农田采摘”……兴元社区和二道沙河北村打破城乡心理隔阂,让社区居民感受传统民俗魅力,推动城乡文化互融,营造“城乡一家亲”氛围。 万科社区升级“万有引力”党建品牌,举办“温暖邻里节”,开展文艺表演、反诈宣传、义诊等服务,吸引180余名居(村)民参与,真正让城市居民在参与乡村振兴中获得精神归属感,农村群众在融入城市发展中提升生活质量。 白音席勒街道的村社共建,以党建为桥,实现了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共融”的升级,构建起“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治理新生态,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更让区域内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