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永峰
每天清晨,阳光嘉苑小区的居民总会准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前一晚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5栋楼下路灯不亮、13栋垃圾未及时清理、10栋存在飞线充电现象、7栋2单元单元门处漏水,还有新来的租户需要登记……这样的清晨,网格员谭翠艳已经走过了23年,从青涩到鬓角染霜,始终未曾缺席。
挨家挨户“混个脸熟”
2003年,26岁的谭翠艳踏上社区工作岗位。彼时的社区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没有电脑,更没有智能手机,她便揣着一个笔记本、一支笔,挨家挨户“扫楼”。
“那时就靠和居民唠家常,帮着拎菜、看小孩,慢慢混个脸熟。”谭翠艳常这样回忆当时的日子。正是这份带着烟火气的真诚,让她在居民心中播下了信任的种子,这一扎根,便是20多个春秋。
社区虽小,却是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民生琐事,桩桩件件都得有人操心。2024年冬天,辖区内一栋老楼的暖气管道因老化突然爆管,居民家里跑水,楼下住户也遭了殃。看着居民们焦急的神情,谭翠艳立刻牵头联系维修人员,一边协调楼上楼下的赔偿事宜,一边带头清理积水,忙到半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第二天却依旧准时出现在社区办公室,继续处理后续问题。这样的突发状况,在她20多年的工作中早已是家常便饭,而她始终用耐心与责任,将一个个难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老人们的“编外儿女”
随着时间推移,社区里的老人渐渐多了起来,谭翠艳自然而然地成了大家的“编外儿女”。独居的李阿姨身体不好,儿女工作繁忙不能经常探望,她便每周主动上门,陪老人聊聊家常、驱散孤独,细心询问生活所需;入户时发现患脑梗后遗症的刘师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她立刻联系残联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残疾鉴定,等残疾人证办下来后,又马不停蹄地帮他申请护理补贴;社区还有不少老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进行养老认证,她就逐户上门,手把手帮忙完成手续。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像暖阳般照亮了老人们的生活。
23年里,社区的每一条路、每一栋楼,谭翠艳都走了无数遍。哪家有孩子即将入学、哪家有老人需要定期照顾、哪家存在安全隐患,她心里都有一本清晰的“民生账”。笔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从最初的手写记录到后来的电子台账,工具在变,但她对居民的牵挂从未改变。常有年轻人好奇地问她:“谭姐,干网格员这么累,您就没想过换个轻松点的工作?”她总是笑着回答:“小区的居民都是我的亲人。他们需要我,我就舍不得走。”
如今,谭翠艳的鬓角已悄悄添了白发,但走起路来依旧轻快有力。每天清晨,她的身影依然准时出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笔记本上的字迹依旧工整清晰。在她心中,网格员从来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3年的坚守,谭翠艳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温暖着网格里的每一户人家,成为居民心中最踏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