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九十五中参赛学生及带队老师(图片由包头市第九十五中学提供)
◎记者 李学工
近日,历时5天,以“胸怀祖国·筑梦世界”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呼和浩特市落幕。本次活动由外交学院、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办,共有来自全国25个省份、60余所学校的500余名师生参加。受主办方邀请,包头市第九十五中学作为包头唯一参赛队伍,选派10名优秀学子参加此次盛会。最终该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参赛学子也展现了包头学子的良好风貌。
优秀学子化身“外交官”
开幕式上,外交学院领导表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也是外交学院建校七十周年、外交学院将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入中国三十周年。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广大青年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关注人类命运,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届大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主新闻中心等9个委员会,议题涵盖全球热点领域,紧扣时代命题。代表们围绕议题展开讨论,通过磋商交流、演讲辩论、文件撰写等环节,深度模拟多边外交实践,在思辨中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展现新时代青年的国际视野与责任担当。
大会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们化身各国“外交官”,围绕核心议题,从精准援引国际公约、梳理“国家”立场,到在分歧中寻找共识、打磨决议草案细节,用专业的表达、包容的态度,生动诠释了多边外交的精髓——解决全球性挑战,需要超越对立的智慧,更需要携手同行的勇气。
据介绍,今年春季学期初,包九十五中接到了参赛邀请函,为此,学校组织了模拟联合国协会招新面试,50余名学生踊跃报名。面试现场,同学们以一分钟英文陈述尽展风采,用广博知识对答如流,围绕各种议题激烈争锋。经过评委从报名材料、英文水平、仪容仪表、知识储备、表达效果、团队协作与时间控制七个维度逐项量化赋分,最终13名同学脱颖而出。
其后,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原则,学校制定了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组织开展模拟联合国学术活动,考察参选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评估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测试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水平,最终遴选出10名政治素养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异的同学作为代表参会。
在思想碰撞中提能力
比赛中,2310班郭欣彤、2408班王嘉璐分别代表相关国家在国际海事组织就合作应对海上安保安全威胁进行多边交流,各自围绕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勘探与利用、海难搜救协作等海洋问题进行磋商交流,凝聚共识,推进合作。
2319班赵梓言在主新闻中心模拟某国记者对会议进行报道,她积极收集新闻素材、撰写稿件,对各国代表进行专访,聚焦议题立场,以敏锐的新闻嗅觉获取会议进展与各国意见,为推动会议进程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在国际交流中的独特价值和责任。
2310班赵翊彤模拟在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参与讨论,她与其他国家代表积极沟通协商,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安全秩序发出了积极声音。
在联合国人类居住规划署中,2319班刘亭妤同学以专业的态度和扎实的知识储备进行了有力阐述,为全球人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参考。
在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中,2417班梁田同学结合非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需求,为维护地区和平、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智慧和方案,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4名观察员学生团队通过记录、旁听,帮助代表查找资料、凝练观点,为议题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他们以严谨的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会议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达成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自己后续以正式代表身份参会积累了经验。
活动中,还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展出了剪纸、面塑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场还有数十种内蒙古特色文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师生近距离感受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2409班龚子珊说:“模拟联合国活动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机会,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合作,促进自己的个人成长,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迎接未来的挑战。”
2319班刘亭妤感慨道:“初涉模联,从茫然无措到不断了解,这场思想与外交的淬炼,恰似一首成长的诗篇。何其有幸,得遇群英。这次成长之旅,无比珍贵。这场思想共舞,让我懂得真正的外交艺术,既要有不退不让的脊梁,更需海纳百川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