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手表因丰富多样的服务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根据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整体智能手表市场规模达443.4亿元,其中儿童智能手表市场规模约199.3亿元,成人智能手表首次规模超越儿童智能手表达206.4亿元。智能手表成为当代人“刚需”,折射消费新变化。
“电子保姆”老少咸宜
“这款手表的特色功能是血压异常时自动预警。”“这款手表国补后能省448元,要和顾客说清楚。”
在湖南长沙万象城华为智能生活馆,晨会上,店内销售吴倩正与其他店员模拟消费者选购时的场景,反复确认几款智能手表的运动、健康监测功能。
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显效,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大卖场频繁上演。方寸大小的智能穿戴设备,正成为观察消费升级的又一独特窗口。政策持续加力扩围,今年,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推动相关产品销售——今年以来,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超7400万件。
目前,千元以下的智能穿戴设备多能满足基础运动需求,更高价格的机型则聚焦健康管理。不管是入门款,还是高端款,都配备了运动及健康监测功能,部分厂商与医疗机构合作,提升监测精度,帮助消费者快捷了解健康情况。
在年轻人的手腕上,智能手表正悄然取代传统手表,成为时尚与科技的代名词。无论是健康监测、运动追踪,还是社交娱乐,智能手表正在重新定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许多消费者抓住时机,为父母选购智能手表等新设备。小小一块手表,能够实时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多项指标。
“小天才儿童手表”也成为“10后”们的“社交新宠”,好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早早用上电话手表,独立于微信、QQ等产品外的小天才系统,行成一个独立的圈子,而“大牌”的苹果、华为都难入小学生的法眼。根据数据,在2024年一季度,小天才在中国大陆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的份额为9%,仅次于华为和小米位居第三。
打造个人数字生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手表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具备显示新闻、天气、信息、接通来电等功能,同时还添加测量心率、肺活量、监测睡眠时间、待办事项提醒等功能,这类产品在消费者不方便使用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提供多种服务,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
手腕上的小屏幕,催生的千亿级市场,同样也受到各大手机厂商青睐,尤其是智能手机性能过剩以及用户换机需求下降因素影响。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2.89亿部,2017-2023年出货量整体持续下降。进入2024年,手机厂商在手机的外观、配置等方面内卷外,还开始通过布局智能手表产品以此寻找市场新增量,同时部分互联网公司也随之加入,一同打响“手腕上的战争”。2025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正进入一个技术加速融合、品牌格局日趋多元的成熟发展阶段。从健康管理到智能通信,从AI加持到卫星互联,智能手表早已不再只是手机附属的产品,而是个人数字生态的核心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机化发展趋势之下,由于服务对象的敏感性和特殊性,智能手表发展中带来的隐患备受关注,出现了功能冗余、诱导消费、隐私侵犯等问题。无论是作为儿童的“呼叫定位器”、年轻人的“运动记录设备”,或者是老年人的“健康传感器”,智能手表在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的同时,应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