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随手拍”监督 飞线充电无遁形

日期:08-04
字号:
版面:第06版:邻里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近日,乌素图街道利民社区通过“排查+宣传+共治”三维发力推进飞线充电专项治理行动,织密消防安全防护网。此次行动不仅强化了源头治理,更创新引入居民“随手拍”监督机制,推动形成“社区主导、居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利民社区联合北京东人物业、网格员组建专项排查小组,对辖区各网格开展“拉网式”飞线充电排查。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逐楼逐层检查阳台外悬电线、楼道内私拉插座等违规行为,详细记录隐患位置、涉及户数等信息,建立“一户一档”问题台账。针对排查出的48处飞线充电现象,当场劝导整改41处,对拒不配合的居民安排专人跟进复查,确保隐患“不回潮、不反复”。 “有些居民图方便,从5楼阳台甩线到一楼充电,电线长期暴露在风雨中,绝缘层容易老化开裂,一旦遇水短路,后果不堪设想。”利民社区居委会主任韩金玉在排查现场介绍,此类行为已成为夏季住宅火灾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 为了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利民社区通过入户宣传“飞线”充电、电动车入户的危害,依托网格群、公告栏等载体,开展多维度宣传教育。网格群内每日推送《飞线充电安全警示》短视频、火灾案例图解等内容,用“真实案例+法律条文”的形式,直观讲解飞线充电可能导致的线路短路、电池爆炸等风险,以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条款的法律后果。同时网格员也将辖区内的充电桩及分布图发送到网格群内,方便居民充电。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宣传,不仅让“飞线充电危害大”的认知渗透到日常生活,更引导居民从“知道风险”转向“主动规避”,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自觉习惯。 为破解“治理力量不足、隐蔽隐患难发现”的难题,社区创新推出“背影随手拍”监督机制,鼓励居民成为安全治理的“千里眼”“顺风耳”。居民发现有电动车进楼道、飞线充电等行为后,可拍摄现场照片(隐去人像信息或只拍摄背影),通过微信私信反馈至网格员,利民社区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置,并对有效线索提供者赠送消防应急包、绿植等“安全礼包”。 机制启动一周内,已收到居民反馈线索12条,整改隐患9处,形成“发现—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住在6楼,能看到楼下住户有人飞线充电动车,拍张照发给社区,当天就有人来处理了,这种方式特别高效。”居民王先生对“随手拍”机制赞不绝口。 韩金玉表示,飞线充电治理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民生工程。下一步,利民社区将从三方面巩固治理成果,一是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在现有14处电动车充电点基础上,新增智能充电桩,解决居民“充电难”问题;二是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对整改到位的家庭、配合社区安全治理的家庭给予表彰,对屡教不改的进行公示;三是将飞线充电治理纳入“文明家庭”评选标准,引导居民形成“安全充电、文明生活”的行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