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分割财产致积怨 巧断家务除矛盾

日期:08-01
字号:
版面:第07版:拍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李硕)“我父亲不可能起诉我,这签名肯定不是他的!”在青山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被告刘某在收到父亲起诉他的材料后,一度不能接受。 记者了解到,事情还要回溯到今年年初,原告老刘一直在养老院养老,年初养老院费用上涨,其退休金不足以支付全部费用,于是希望两个儿子按照之前的约定共同承担差额。弟弟已支付其应承担份额,被告刘某作为长子不仅未支付其份额,且长期未探望老人。为此,老刘诉至青山区人民法院,请求判令长子刘某支付赡养费1800元。青山区人民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委派政协调解员、退休法官边文玲进行先行调解。 “我们已经核实过,起诉确实是您父亲的真实意愿。老人心寒于你长期不去探望,还没有按兄弟约定支付赡养费用,无奈才走上诉讼之路。建议你们兄弟俩先沟通,莫让赡养问题伤了手足情,这最令父母痛心。”面对被告刘某的愤怒,法官耐心疏导其情绪,最终说服了被告刘某与弟弟面谈。 兄弟见面后,却爆发了激烈争执。被告刘某指责其弟弟:“你多分了家产,凭什么还要我平摊养老院的费用?”双方不欢而散。 此番冲突使承办法官意识到,本案表面是赡养费纠纷,根源实为兄弟对分割财产的积怨。双方成见已深,即便本案调解成功,后续持续的养老费用及老人晚年诸多事宜仍可能引发新争端,难以彻底化解矛盾。仅解决眼前1800元赡养费问题,远非治本之策。 凭借丰富经验,法官边文玲创新思路,提议借助公证机制实现“一揽子”解纷。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边文玲随即组织老人与其两个儿子共同前往驻综治中心的公证机构。通过现场公证,各方将原有口头约定转化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文书,确保养老费用支付、子女探视等长期义务落到实处。同时,边文玲对两兄弟过往在赡养中的不当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至此,一场家庭养老纷争得以圆满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