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业务审批提速(资料图) 东河区政务服务中心(资料图) 减税降费政策咨询(资料图) 数据共享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记者 李楷谨 摄 包头市硅产业纳税服务中心网上办税专区 记者 李强 摄 “小鹿回家”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小鹿们”在“包你满意”前,露出自信快乐的笑容。 记者 李强 摄 ◎记者 曹瑾 “消费者的小事是企业的大事。”董明珠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格力“好空调,格力造”背后的服务初心——从关注每一台空调的制冷效率,到牵挂每一位用户的使用体验,这种“把小事做到极致”的理念,跨越千里,在包头这片土地上激荡起层层涟漪。当“包你满意”的城市承诺与格力的服务哲学相遇,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将“大事”的担当与“小事”的温情融进血脉的工业之城,如何用双轨并行的实践诠释发展的真谛。 回望上世纪50年代,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怀揣“把荒原变钢城”的壮志,用铁锹与钢钎在草原上奠基了包头钢铁(集团)公司,“草原钢城”的名号从此响彻全国。这份专注于“大事”的魄力与坚韧,早已融入城市的灵魂。时光流转至今日,包头再次以“大事”的雄心感应时代脉搏——凭借“稀土、晶硅光伏、钢铁、铝”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雄厚实力,今年6月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一座“智造新城”的蓝图正在北疆大地徐徐展开。 这份追求,不仅体现在目标的宏伟,更彰显于行动的效率。当“包头速度”成为企业家们口口相传的新名片,其内核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与高效服务的强力支撑。“拿地即开工”、并联审批等创新举措,将传统审批流程的“马拉松”变成了“冲刺跑”。内蒙古永益众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年产50000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项目便是生动注脚:从签约到破土动工仅用三个多月,公司董事长孙重堂感慨道:“过去听说‘拿地即开工’是口号,在包头却是实实在在的承诺。” 这种效率并非冰冷的流程,而是饱含着政企同心的温度。全市各部门将企业家视为“家人”,把企业事当作“家事”。以“店小二”“保姆式”的姿态,从小切口入手推动大改革,一道道诚意满满的“营商佳肴”,让企业感受到的不仅是速度,更有被珍视的暖意。 支撑城市温度的,恰恰是渗透在日常里的“小事”。在包头,“包你满意”首先在政务服务的窗口化为现实。走进各旗县区的市民大厅,“只说YES不说NO”是窗口人员的基本素养,“帮办代办、一帮到底”成为无声的承诺。企业只需“吹哨”,专员便全程“报到”,从政策咨询到融资对接,烦琐事务皆有专人“兜底”。今年以来,“高效办成一件事”已办结12.4万件,“最多跑一次”的便利正真真切切落入企业和群众手中。 这份服务的温度更延伸至千家万户,浸润着最朴素的民生期盼。近年来,包头把民生“小事”办得愈发暖心:曾经困扰居民的“夹心房”通过空间优化变“安心房”;“社区餐厅”覆盖各街道,老人花几元钱就能吃上热乎饭,行动不便者还能享受送餐服务;口袋公园“遍地开花”,居民步行5分钟即有休憩空间,健身器材、座椅一应俱全。这些细微点滴,正是包头从“住有所居”向“居有所乐”跃升的台阶,同步提升的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让发展的阳光温暖每一位市民。 在包头发展的深层逻辑里,“大事”与“小事”从来不是割裂的平行线,而是相互滋养、同频共振的生命共同体。政府服务产业“大事”的专业高效,同样映射在解决群众“小事”的雷厉风行上:企业有“拿地即开工”的便捷,居民有“一窗受理”的顺畅;产业有政策“精准滴灌”,困难群体有社区“量身定制”的帮扶。 产业腾飞的“硬实力”与民生幸福的“软实力”,如同城市前行的双轮。董明珠“企业的价值是奉献”的理念,恰是包头品格与初心的写照。七十余载的实践深刻彰显着:所有宏图“大事”的终极落点,是千家万户红火的“小事”;万千民生改善的“小事”,终将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从工业重镇到幸福之城,包头正将“包你满意”的承诺写入蓝图,融入烟火,书写着这座城市的温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