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他用双手“触摸”光明人生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07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赵永峰 杨利功出生于1972年,是九原区沙河街道的一名视力一级残疾人,先天的弱视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他克服困难,不断努力,如今拥有了一间自己的盲人医疗按摩所。 杨利功的世界,从记事起就蒙着一层化不开的白雾。先天性弱视让他的视力永远停留在“能感知光,却看不清万物”的阶段,但他从没有让这层白雾困住脚步。小时候帮家里喂猪、割草,指尖能精准摸到农具的握柄,长大后学着做家务,凭触感就能分清碗碟的正反面。生活给他关上了“看见”的门,他却练出了“感知”的本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九原区残联找到杨利功,告诉他“有个免费的盲人按摩培训班,管吃住,还能考资格证。”第一次把手放在按摩床上时,他忽然觉得踏实,他说:“不用看,只用摸、只用感受,这或许就是属于自己的路。” 培训结束后,杨利功却没急着找工作,“基础太浅,对不起客人”。三十多岁的他背着行囊,走进了内蒙古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一学就是三年。白天,他把耳朵贴在模型上听老师讲骨骼结构,双手在穴位图上反复摩挲,把每个点的触感刻进记忆;晚上,宿舍熄灯了,他就借着窗外微弱的光,在自己胳膊上练推拿手法,按到肌肉发僵也不停。“力道轻了没用,重了伤人,必须练到手上有准头。”三年后,杨利功拿着高级按摩师证走出校门时,掌心的茧子已经厚得能看清用力的痕迹。 在残联和朋友的帮助下,杨利功的按摩店开起来了。听到第一位客人说“按完肩膀松快多了”时,他攥着毛巾的手都在抖。如今,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甚至有人专门从外地过来,因为“杨师傅一摸就知道我哪里不对劲”。 大家对自己手艺的认可,让杨利功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这份工作充满意义。他培养的多名残疾人学徒也已走上按摩师岗位,实现了自力更生。 如今的按摩店,每天都有客人进进出出。杨利功依旧看不清客人的脸,却能从他们放松的呼吸、离开时轻快的脚步里,知道自己的双手正在创造价值。这小小的店,不仅是他的“饭碗”,更成了一群人“心里有方向、手上有本事”的证明,就像杨利功说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不是靠眼睛看见的,是靠双手挣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