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硕) 近日,一家在包头市开展酒店管理业务的港资企业遇到登记难题,因其委托管理的有限公司更名,该企业急需同步变更经营范围。然而,变更申请提交后,登记系统却亮起了“红灯”——所涉事项在系统中被标识为前置许可事项,但关键信息界定不明,变更流程陷入停滞。
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市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向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专题请示,听取业务指导,精准厘清该事项在登记规范中的界定标准,明确政策适用边界。依据指导意见,市市场监管局主动向主管部门发出协办函,商请明确现行具体要求。同时,积极借鉴企业在其他省市办理同类业务的实操经验,对接有成熟经验的兄弟省市市场监管部门汲取经验。在此过程中,始终紧扣本地实际,深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对标“全国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库”,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建立在法律与政策基础之上。
经过紧锣密鼓地沟通协调,在精准吃透政策精神、获得主管部门明确意见后,市市场监管局随即开启“绿色通道”,仅用1个工作日便完成该港资企业的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手续,化解了企业的难题。
“变更过程中遇到系统‘卡壳’,我们非常焦虑。但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他们积极协调各方,没想到困扰我们的大难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企业负责人事后由衷感谢。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更精准的政策适配、更高效的流程再造、更主动的靠前服务,解决市场主体在准入准营环节的“梗阻点”和“烦心事”,截至目前,通过特殊通道助力经营主体核准名称201户,显著提升经营主体登记注册效率,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