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节能减碳 这是包头的生态革命

日期:07-30
字号:
版面:第03版:全媒       上一篇    下一篇

追风逐绿 记者 李强 摄 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李楷谨 摄 氢能叉车 记者 李强 摄 中国二冶包头铝业达茂旗120万千瓦风电塔筒制作现场记者 李强 摄 新源光热太阳能光热利用项目 白兆刚 摄 满山的太阳能板 杨亚光 摄 ◎通讯员 刘鸽 记者 杜森 “制造业研发过程当中第一个考虑到的就是环保,第二个就是资源节约,第三是舒适。”从“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到“绿色格力,智造未来”,董明珠以坚定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引领低碳转型的企业家典范,其鲜明的生态担当与战略定力和包头这位披上“绿甲”的“新能源骑士”产生深刻共鸣。 自2022年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以来,包头市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积极探索,通过金融创新、产业升级、能源转型等多措并举,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记者了解到,包头市先后通过设立气候友好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全领域推动高质量绿色低碳转型,在探索建立气候投融资试点相关标准体系及实施试点评价方面主动作为,成效显著。 近年来,包头市与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签署了总额达550亿元的气候投融资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放全国首单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领域长期贷款、全国钢铁行业首单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等10余项创新气候金融产品。2025年,兴业银行向包头发放了全国首笔“含绿电碳足迹挂钩贷款”2.6亿元。继在我市达茂旗发行全国首张“草票”后,中国工商银行包头分行也创新推出“草票贷”业务,将草原生态管护成效转化为融资凭证,实现了从“碳资产”到“草资本”的拓展。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达402.8亿元,同比增长8.98%,累计撬动碳减排领域贷款42.88亿元,带动碳减排量195.26万吨。 产业升级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头市积极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氢能产业,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发挥电力成本优势、丰富终端应用场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健全政策体系创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涵盖制氢、储氢、电池和氢能交通、“泛氢”能源的全产业链。2024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氢能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包头顺利召开,标志着包头正全力打造“全场景绿氢自循环创新之城”及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包头已建成全球首批大规模绿电制氢项目,成功下线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装置、全球首台氢能源矿用车,北奔氢燃料重卡均已实现商业化运营。储能产业多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能源结构转型是绿色发展的关键一环,包头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2021年成功获批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试点城市,并逐渐形成光伏装备全产业链和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并网装机容量达2137.6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近五成,达到1030.66万千瓦,同比增加17.93%,其中风电装机654.89万千瓦、光伏装机345.77万千瓦、电网侧独立储能装机30万千瓦,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千万千瓦“大关”。 各部门积极行动,为“生态革命”助力。通过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全力推动全市各行业、企业开展绿色生产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市级绿色工厂47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个。多个区域入选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多个碳捕集利用项目取得初步成效。与此同时,包头市还在探索林草碳汇价值实现新路径,建成自治区首个地方碳汇交易服务中心,完成碳汇交易23.5万元并启动CCER造林碳汇项目。 无论是金融创新、产业升级还是能源转型,每一项举措都凝聚着对未来的期许。包头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掀起“绿色革命”,一批又一批的产业先锋用智慧、汗水与突破,推动着一场又一场的变革,重塑工业之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