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春分养生 收下这份“攻略”

日期:03-20
字号:
版面:第11版: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我们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础的好时机。今日是春分节气。作为春季的中点,春分标志着阴阳平衡、万物复苏。此时的气候特点是天气温暖、阳光明媚,也是一年中最适合养生的时节。 那么,春分时节具体如何养生?一起看看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晓丽带来的这份春分“养生攻略”。 吃春养肺 少食辛辣 民间有句俗语:春分前后要“吃春”。春分时节正是吃春芽的好时间,有助于提升阳气。此时节可食用的春芽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春季也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最嫩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在空气干燥、气候多变的春分时节,养肺润肺护肺尤其重要。春季养肺,不妨巧用食疗方法。日常少吃辛辣燥热之品,可多食用养肺润肺的食材,如:银耳、木耳、燕窝、薏米、蜂蜜、百合、萝卜、莲藕等。另外,像雪梨、菠萝、苹果、柚子、柠檬、山楂等水果也可以多吃。 早睡早起 舒缓运动 春分过后,白昼逐渐变长,夜晚变短。为了顺应自然规律,在生活起居方面,我们应该适当调整作息,宜早睡早起,在庭院或环境好的自然环境中慢慢散步。 春分时节,正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可开展传统中医功法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但要注意的是,春季运动不宜太过剧烈,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导致阳气过于亢盛,大汗淋漓的状态易导致阳气外泄,这些都是不利于养生的。 预防疾病 按摩抵困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预防这些疾病。平时需要根据天气温度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还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闲暇时可以搓搓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利于防止哮喘、鼻炎等旧病复发。 春分时节天气回暖,人们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是春困。合谷穴、劳宫穴都是醒脑开窍之穴,春天犯困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还可按摩面部的太阳穴、耳后的风池穴,这些穴位可以舒筋活血,有效抵御春困。 心平气和 调理身体 在精神调养方面,春分时节,正是养肝的好时机。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心情愉悦、舒畅,避免过度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可以尝试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来调养精神,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春分时节,我们也可以利用草药调理身体。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疏肝解郁、养肝明目等功效的草药,如柴胡、枸杞、菊花等。这些草药可以泡茶饮用,也可以加入日常饮食中。 【小贴士】 穿衣宜再“捂一捂” 乍暖还寒时,要做好防风保暖的准备。 捂头颈上身全暖和。春捂时第一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头颈,这样可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如头痛、头晕、颈肩胀痛或感冒、气管炎等。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不宜过早穿低领或V字领上衣。 捂手腕心脏舒服。春捂时第二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手腕,因为手腕上有我们心经对应的神门穴,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我们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停留。如果元气循环得顺畅,身体就好。所以说让神门穴保暖就能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七分袖与九分袖的衣服这个时期最好不要穿着,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动时尽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达到拇指根部的长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筒儿稍微长点的手套。 捂腰腹下肢不麻木。第三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这是因为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那么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我们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 捂小腿脑袋不痛苦。最后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我们的小腿,尤其是小腿外侧,这里也是保护阳气的地方,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正如老话所讲“寒从脚起”所以“春捂”宜下厚上薄。 【春分节气食疗茶饮方】 茯苓陈皮菊花茶 制作方法:茯苓5克,陈皮3克,薄荷3克,菊花5克,茉莉花5克,沸水冲泡。此茶饮可疏肝行气、健脾渗湿,有助于提神缓解春困。 淮山茯苓粥 制作方法:淮山20克,茯苓15克,粳米200克,大枣(去核)6枚。把材料洗干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调味即可。此粥可健脾养胃祛湿。 (据《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