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豆豆 记者 赵永峰
3月12日下午,青山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李明带上一个装有积木、识字卡片和零食的小书包,跟随着特教老师李新月一同出发。这是她新学期第一次送教上门。
为让无法到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也能享受教育资源,自2017年开始,青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为特殊儿童架起了一座教育桥梁,让这些孩子即使不在学校,也能接受教育,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与温暖。
当天,李明和李新月要去的是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轩轩(化名)家。同一时间,有着5年送教经历的老师刘晓帆带着郑春阳和齐莹峰两位老师,前往兴胜镇羊山窑村的小阳(化名)家。
在特教老师刘晓帆看来,每个孩子都如同一粒种子,只要用心浇灌和呵护,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小阳,见到老师们开不开心?”“今天我们来玩大笼球怎么样?”刘晓帆见到小阳笑眯眯地问。
在特教老师刘晓帆印象中,小阳曾是一个对送教老师充满排斥与抗拒的多重残疾孩子,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脾气暴躁,摆好的教具可能被随时打翻、打开的书本可能被撕毁,有时候一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但大家没有放弃。经过5年的送教上门,小阳改变了很多,再见到老师时充满欣喜。
郑春阳记得,从2020年开始,她和刘晓帆、齐莹峰就成了小阳家中的常客,每周三下午他们都会准时出现,为小阳带来感觉统合和认知训练。在老师们多年的耐心引导下,他逐渐爱上了这些有趣的训练。
在特教老师们看来,“送教上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送教教师要根据每个重度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制订送教计划,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直观式、游戏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努力提高重度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潜力,打开他们的心扉,逐渐培养起他们画画、体育等兴趣爱好。
今年9岁的轩轩,同样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虽然肌力弱、触觉敏感,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李明老师轻声细语地与轩轩打着招呼,而李新月老师则迅速准备好了教学用具。他们知道,对于轩轩来说,课程的传授要与趣味相结合。
“轩轩,还认识李老师吗?寒假过得好不好?”李明老师微笑着问。轩轩羞涩地点了点头。他的记忆力很好,老师们对他很有信心。
随着李新月老师一字一句地教读,轩轩很快便记住了新课的内容。随后,他们还一起进行了绘画手工活动,轩轩的手虽然有些颤抖,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画出了一幅很好看的画。
送教两年,特教老师李新月与轩轩之间已经有了很深的师生情谊,每次看到轩轩有一点进步,她都觉得特别欣慰。作为一名特教老师,虽然李明对不同残疾的学生都非常了解,但送教上门对她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李明说:“送教上门不仅是对孩子们的教育,更是我们自己的成长。它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残疾程度严重的特殊孩子沟通、如何更有耐心地引导他们。”
如今,小阳和轩轩都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的故事只是青山特教8年送教之路的一个缩影。
“从外行到专业,从零散到系统。原本被认为没有学习、生活能力的残障孩子,竟也能说出动听的话语,感觉付出再多也值了。”特教学校的老师们纷纷表示。
据了解,自2017年至今,青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已经累计送教上门1500余次,受益近20人,其中2人重返校园开启校园生活。青山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白永飞说,要用送教上门服务呵护每一位“折翼天使”,让特殊儿童少年在教育路上一个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