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永峰
在城市发展的版图中,社区是最基础的单元,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阳光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阳光议事廊”“丁丹工作室”等议事协商阵地,组建“金眼睛”“银喇叭”志愿服务队,构建起“群众点题、民主协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从曾经的“独唱”转变为如今多方参与的“合唱”,奏响了一曲和谐发展的乐章。
搭建家门口议事平台
社区事务纷繁复杂,居民需求多种多样。为了让居民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让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社区党委以“群众事群众议”为理念,将闲置长廊、活动中心改造为“阳光议事廊”“丁丹工作室”等开放式议事平台,推行“廊亭议事”“圆桌议事”模式,变“会议室协商”为“家门口议事”。
依托“党小组-网格员-单元长”铁三角,组建由党员骨干、楼栋长、单元长、居民代表、物业、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议事协商队伍,建立议题征集-实地调研-民主协商-公示公开-跟踪问效“五步议事法”,确保居民诉求“件件有回音”。
通过这些议事协商阵地的建立,打破了以往社区事务由社区党委“单打独斗”的局面。居民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为社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志愿者助力小区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治理大考。阳光社区党委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质量监管、矛盾调解等难点,创新组建“金眼睛”“银喇叭”志愿服务队,吸纳老党员、建筑工程师、调解能手等10人参与,形成“专业力量+群众智慧”的治理合力。
“金眼睛”紧盯施工质量,由退休工程师、监理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对照施工图纸“按图索骥”,建立“日巡查、周反馈、月评估”机制,确保改造工程高质量推进。“银喇叭”专调邻里矛盾,他们走家串户,广泛征求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建议。无论是增加停车位、改善绿化环境,还是优化公共设施布局,居民们的想法和诉求都被他们一一记录下来,并及时反馈给社区党委和施工方。同时,当居民之间因改造产生矛盾时,他们又化身调解员,通过“流动议事会”“板凳调解会”等形式,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用温暖的话语和公正的态度化解矛盾,让改造得以顺利推进。
在“金眼睛”“银喇叭”志愿服务队的共同努力下,阳光社区旧貌换新颜。曾经破旧的楼房穿上了“新衣”,坑洼不平的道路变得平坦宽敞,小区的绿化景观更加优美,居民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阳光社区党委在创新基层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
社区党委定期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邀请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商讨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方资源在这里得到整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党员们也积极投身到社区治理工作中,他们带头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倾听居民呼声,解决居民困难。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形成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从“独唱”到“合唱”,阳光社区党委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让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阳光社区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多元共治体系,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书写基层治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