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地产市场信心有效提振,保持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2025年1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一、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持续收窄。
政策加力实施
湖北武汉,在看过多个楼盘后,市民李先生最终选定硚口区一套约80平方米的电梯房。“一家人搬进面积更大、有电梯的新房,居住条件改善不少。我用购房券买新房,不用自己掏现金,多出的券还能用来装修。”李先生说。
李先生的老房子在硚口区皮子街片F片,随着城市更新推进,武汉城建集团与硚口区政府为他和邻居发放了购房券,用作旧房征收补偿。这是武汉市购房券安置政策首次实施。
近年来,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持续推进。各地积极探索一系列新模式、新举措。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将加力实施,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显效,降低购房成本,更好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各地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房地产市场呈现止跌回稳势头,2024年10月、11月、12月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3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
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说,随着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效应的持续释放,特别是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政策加力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提升住房品质
最近,江苏无锡市的张先生购买了一套市中心的新房。“露台视野开阔,新风、制冷、供暖系统一应俱全,家居更加智能。我们卖掉了老房子,换了这套新房。”张先生说。
“好房子”建设有序推进,各地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北京市在土地招拍挂环节提出高标准住宅建设要求,集成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等技术应用;山东青岛市优化居住用地供应和规划管理,从室内挑空空间、户属空中花园、封闭式阳台等方面加强规划支持……在政策引领下,高品质、配套全、设计新的好房子供给日趋丰富,越来越多老房子“旧貌换新颜”,成为舒适宜居的“新居”。
“从市场情况看,我国多个城市高品质住宅销售去化周期相对较短,表明改善性住房市场需求大、潜力足。随着住宅建设标准提高、物业服务完善、好房子样板带动和支持政策持续出台,消费者对好房子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重庆大学副校长刘贵文说。
专家认为,好房子建起来,还要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持续保持小区居住品质。
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要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今年将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大力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
“人房地钱”联动
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某旧村改造项目受所属房企资金链问题、市场低迷等影响,一度销售不畅,回笼资金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该项目被纳入珠海市第一批“白名单”后,中国工商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启动项目授信审批“绿色通道”,报送授信方案6天内获得新增6亿元授信批复,满足项目当期融资缺口。
2024年以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持续落地见效,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原则,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均纳入“白名单”。目前,“白名单”项目审批贷款超6万亿元。在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建设交付,切实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这项制度供给,也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在强化资金监管同时,还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
“‘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中,各地根据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与变动、居民住房现状与需求,合理配置土地和金融资源,保持供求基本平衡。依据人口和住房需求确定土地供应规模,可避免土地供应过剩或不足,防止供给量大幅波动对市场产生影响,也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金融资源既影响房地产供给又影响市场需求,‘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有利于防止市场过热或过冷,降低金融风险。”虞晓芬说。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