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我国境内首次发现中生代蝎化石

日期:03-12
字号:
版面:第10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辽宁朝阳发现一种生活在约1.25亿年前的古老蝎子化石——龙城热河蝎。这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蝎化石,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表示,这块化石之所以称为“龙城热河蝎”,是因为来源于热河生物群。 在此之前,我国仅报道了三块蝎类化石,包括山东山旺中新世的山东中华蝎、湖北省泥盆纪的纤跗湖北蝎以及内蒙古乌达地区二叠纪的始蝎。 热河生物群因发现多种特异埋藏化石而闻名于世,包括带羽毛的恐龙、早期鸟类、多样化的哺乳动物、翼龙、节肢动物、植物化石等,这些化石仿佛一本远古生物百科全书,热河生物群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龙城热河蝎的标本基本完整,部分前体缺失,保存于灰黄色泥岩中。从化石形态看,龙城热河蝎体形较大,长度可达10厘米,大于其他已发现的中生代蝎子化石。它的须肢纤细,足部较长,胸板呈五边形,毒刺尾针也很长。 龙城热河蝎在当时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能是食物链中的“中间猎手”,以昆虫、蜘蛛为食。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把它放在今天的环境中,可能成为许多小动物的天敌,甚至可能捕食小型脊椎动物的幼崽。” 当然,它自己也可能成为一些大型动物的食物,比如早期鸟类、哺乳动物甚至是恐龙。这种复杂的生态关系,构成一个巨大的食物网,而龙城热河蝎是其中一个重要节点。 龙城热河蝎的发现,丰富了我国蝎类化石的记录,也让科学家有机会更深入了解中生代的生物多样性,重建那个时代的生态系统。 龙城热河蝎虽然个头较大,但基本形态与现存蝎类高度相似。这种“进化停滞”现象,印证了蝎子的古老性——早在4.5亿年前,蝎子已在地球上活动,并在4亿多年的演化中,保持了近乎不变的生理结构,堪称“活化石”。 蝎子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物种之一。龙城热河蝎虽然距今已有1.25亿年,但在它的家族中,也不过是“儿孙辈”。 美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远古蝎子,是目前化石记录中最古老的蝎子,生活在距今4.375亿至4.365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连恐龙来了都得喊它们一声“爷爷”。它们也是科学界已知最早呼吸空气的动物之一,能够离开海洋栖息地,爬上陆地,这种行为与现今的鲎(又名马蹄蟹)相似。 美国奥特本大学科学家描述的这种蝎子,两块标本保存良好,发现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沃基肖生物群,它表现出早期海洋生物所具有的一些原始特征,如复眼;但它也有现代蝎子的特征,比如尾巴尖上有毒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科学家还在化石上发现了一些内部器官,包括一个储存着蝎子毒液的小室。 这块蝎子化石未发现肺或腮,但它有一个狭窄的沙漏状结构,类似于现代蝎子和马蹄蟹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它们利用位于腹部的一组特殊器官——书肺,来完成气体交换。这些功能,让蝎子逐渐从海洋生活进化为陆地生活。 蝎子是最早从海洋走向陆地的动物之一,但由于化石记录有限,蝎子何时适应陆地生活,仍然不甚明了。 (据《齐鲁晚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