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回归 社区更添烟火气
日期:03-11
社区里的便民缝补服务
社区专门打造了“邻里艺剪阁”为居民提供服务
◎记者 李硕
摄影 通讯员 闫方舟
2024年以来,九原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结合市委组织部提出的“打造党群服务新场景,构建优质服务生活圈”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小修小补”等服务事项回归社区。社区党组织通过优化阵地布局、整合社区资源、积极发动热心群众等方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便民服务网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贴心的生活服务。
党建引领 统筹布局
“磨剪子嘞戗菜刀……”
曾几何时,记忆中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伴随着城市更新的步伐悄然远去,街头巷尾配钥匙、修鞋、补衣服的小摊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居民群众对于“小修小补”服务的需求仍然存在。受制于场地、人员、环境等各种因素,想要大规模地设摊设点存在一定局限性。
九原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各街镇党(工)委统筹规划,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将“小修小补”服务纳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沙河街道锦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的“小溪工坊”,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去年,随着党群服务中心“一优化两提升”工作的深入开展,锦溪社区“一地一策”深入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整合,将一间腾退出来的功能室整合为集中了缝纫、理发、小家电维修等多种服务的“小溪工坊”。“小溪工坊”开业那天,就有好多居民过来询问,居民张大爷更是把自己用了多年的电风扇拿来维修,“上了年纪,吹空调不习惯,本以为这个旧电风扇就要扔了,没想到咱们社区有了这个工坊,不仅让旧物件重获新生,还极大地方便了我们这些老年人。”他说。
资源共享 汇聚合力
“小修小补”服务的回归,离不开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党建联建和资源共享。九原区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将辖区内的商户、志愿者、社区“能人”和社会组织等力量聚集在一起,积极引导他们开展为民服务。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商户合作,为“小修小补”摊位提供场地支持和政策优惠。同时,还通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和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摊主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在街道和社区两级党组织的推动下,九原区逐步形成了“社区搭台、商户唱戏、居民受益”的良好局面。
九原区沙河街道、赛汗街道、白音席勒街道等还注重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发动许多热心居民加入到“小修小补”服务中,他们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这些志愿者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还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赛汗街道富力社区居民张发斌就是其中的典型。早在2022年,社区党组织就动员了热心居民张发斌为辖区内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免费理发服务,从此,张发斌一干就是3年多。每到社区义剪活动日,来社区剪发的居民就络绎不绝,为此社区还专门打造了“邻里艺剪阁”,方便他为居民服务。
多元服务 满足需求
“子女都不在身边,我一个人住,空调几乎没有洗过,以前一开空调就有味道,吹的时间稍微长点就开始鼻痒、眼睛疼,现在社区党组织带着专业人员免费帮我清洗了空调,还检查了管线,真是太好了。”沙河街道韩一社区一位居民对网格员说。
“小修小补”服务的回归,不仅是对居民需求的回应,更是对社区生活品质的提升。各社区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了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有的社区为居民提供免费改裤脚、缝扣子、修改衣物等服务。在服务居民的同时,也向居民教授一些简单的缝补技巧,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问题,还增强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的社区将“小修小补”服务与公益活动相结合,社区党组织邀请专业理发师和修鞋师傅、水电工为居民,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空巢老年人,定期提供“爱心义剪”“免费修鞋修物”等服务,社区党组织于细微处着手,以群众满意为尺,用心用情抓好为民服务工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是群众感知幸福的“神经末梢”,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是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九原区各社区党组织将继续秉持“民呼我应、民呼我为”的情怀,以为居民提供“小修小补”便民服务为抓手,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