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画小摊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目光
◎记者 渠芳芳 摄影报道
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宝库中,糖画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民间,它有着亲切的俗称,如“倒糖人儿”“倒糖饼儿”“糖灯影儿”,是备受民众喜爱的街市艺术。无论是在热闹喧嚣的集市,还是在风景优美的公园,糖画小摊总能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
传统的糖画技艺,仅需一张桌子、一块石板、一把勺子,便能绘制出令人惊叹的作品。艺人以石板为布,以糖为墨,以勺子为笔,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糖画。做糖画时,艺人手持小铜勺,轻轻舀起铜锅中熬制好的糖稀,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长年累月积累的丰富经验,以腕力带动勺子在光滑整洁的大理石板上灵活运动。或提、或顿、或收、或放、或刮、或抹、或甩、或轮,整套动作一气呵成,仿若行云流水,随着糖稀缕缕洒下,一个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待造型完成,艺人用小铲刀将糖画轻轻铲起,再粘上竹签,一件精美的糖画作品就此大功告成。
昆都仑区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第五代)永青告诉记者:“为让糖画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审美需求,我们不断研发新的糖画造型和口味。除了传统的动物、花卉等经典形象,现在还能制作出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动漫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独具匠心地改进了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骑马、摔跤、马头琴等造型,为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永青熟练地舀起一勺糖浆,在石板上迅速画出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动作娴熟而自信。他坚定地说:“我们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糖画。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的集市和庙会,让这门手艺停滞不前,而是要不断变革创新,让更多的人热爱糖画。”他主动走进学校、社区等场所,积极开展糖画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亲身感受糖画的制作乐趣。“通过与学校合作,为孩子们现场进行制作,看到孩子们满心欢喜的样子,我深感骄傲。对孩子们来说,糖画既充满趣味,又能品尝。让孩子们在接触糖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手艺的迷人魅力,进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热爱。”永青感慨地说。
【记者手记】
糖画不仅是一种令人陶醉的美食艺术,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珍贵的民间记忆。它凭借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造型,充分彰显了民间艺人的聪慧才智和无限创造力。在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和勇于创新的探索下,坚信糖画这一古老而甜蜜的艺术,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