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长城两边是故乡 文化交融共辉煌

日期:03-06
字号:
版面:第10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胡人乐舞纹铜壶(春秋) “单于和亲”瓦当(西汉) “长城两边是故乡——冀蒙古代文物精品展”日前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展览通过400余件精美文物,生动再现长城沿线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脉络。 两套马具各具风情 马是北方游牧民族日常生活和游猎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他们对马具的制作十分重视。展览展出了内蒙古博物院藏青铜马具(战国)。这套马具由马镳、马衔、节约、泡饰组成。马镳主体结构为圆形,中心有穿纽,连缀三角形饰件。马衔由两环套组成,两端附单环横梁。节约为圆形,表面带有螺纹,下有穿孔,以固定在马身上。泡饰后有穿纽。整套马具风格独特,富有地域特色。 展览第二部分展出了一套鎏金云纹铜马具(辽代)。整套马具由马鞍饰、马络头饰、马攀胸饰、马颈饰、马后鞧饰组成。马鞍饰有鞍鞒饰、鞍座饰等,不仅有装饰作用,还使马鞍更加耐磨耐用;马络头饰有帮助固定马络头,保护马面的作用;马攀胸饰装饰于马胸前侧,与马络头饰相连;马后鞧饰是装饰在马臀部后侧的饰件,通常与马鞍相连。这套铜马具整体鎏金,并以精致的云纹进行装饰,华美异常,体现了契丹民族对马的重视与依赖,也彰显了马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 河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讲解员张雪竹告诉记者,马是契丹人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帮手,因此对马具的装饰非常重视,有专门制造马具的手工业部门,制作的马具被大量输入中原地区。 瓦当见证历史佳话 战国晚期,匈奴兴起于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带,在北方草原建立政权。秦汉王朝则在战国长城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长城防御体系,驻军移民,戍边屯垦,并与匈奴定期在长城关隘下互市贸易。这客观上为开发北方地区、密切汉匈民族交流交往,加强文化互融互鉴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长城成为农耕与游牧民族南北交往的纽带与桥梁。 展览展出了内蒙古博物院藏“单于和亲”瓦当(西汉)。瓦当边轮宽阔浑厚,十字界格整齐清晰,内有“单于和亲”四个篆字,字体规整有力,雄浑自然。内蒙古包头市召湾汉墓群东北1公里附近即为麻池古城,是西汉时期五原郡郡治所在地。在汉匈和亲史上,与五原郡地望紧密相关,最为著名的当数西汉晚期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的联姻,堪称经典的历史佳话。“单于和亲”瓦当就是这段历史的实物见证。 中原与草原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流转,时常发生变化。展览展出的“晋鲜卑归义侯”金印也是例证。这枚金印为纯金制成,上方为蹲踞式骆驼纽,印面阴刻篆书“晋鲜卑归义侯”6个字。金印是西晋王朝赐给鲜卑族首领的印信。西晋对众多游牧民族采用分封的怀柔政策,“归义”是西晋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远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王侯将相”是中原的体制,“晋鲜卑归义侯”金印反映出鲜卑南迁进入中原之后,主动吸纳中原的礼乐典章制度的史实。 草原丝路的异域文化 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蒙古高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这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这一点在文物上也得到了非常直观的体现。月牙形金饰牌(东汉)呈半月形,这件金饰件制作相当精美,显示出了草原文化的工艺特征。张雪竹告诉记者,金饰牌上的“格里芬”形象作为有翼神兽的主要造型由欧亚草原逐渐传入中国,文化交融地带的草原民族是东方最早接触到“格里芬”形象的族群,从纹饰、工艺、器型上看,这件金饰牌与阿富汗西伯尔罕黄金冢出土的金器较为相似。 鎏金高士图银杯(辽代)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耶律羽之是辽国皇族成员,官至一品,地位显赫。其墓葬出土了金银器、瓷器、丝织品等精美文物数百件,显示了辽代初年契丹贵族与中原文化之间密切的关系。这件银杯的杯身造型源自中亚粟特系统器型,但又不同于粟特器型常见的八棱杯体,为七棱形。杯身每面装饰高士一名,七位高士可能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杯身面与面之间有辽器常见的连珠棱装饰,整件器物是中西文明合璧、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 长城促进文化交融 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御的系统工程,更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长城沿线形成了一条狭长地带,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汇聚的特殊区域。在北方各民族的兴衰演替中,长城不仅没有阻断民族间的交往与交流,反而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使古老的中华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和多彩风姿。 唐朝实现了对北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这一时期游牧与农耕地区的器物便产生了许多共同之处,均展现出了盛唐风韵。内蒙古博物院藏摩羯戏珠纹金花银盘(唐代)由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哈达沟窖藏出土。摩羯是印度神话中的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随佛教传入中国,成为唐朝常见的纹饰。该盘体形硕大,做工精湛,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工艺价值较高的唐代金银器之一。展览还展出了河北博物院藏鎏金芝鹿纹三足银盘(唐代)。盘沿呈六瓣菱花形,每瓣各錾花卉图案一组。盘中心凸錾一鹿,昂首站立,头顶肉芝,身饰梅花鹿斑点,短尾上翘。整体造型优美,制作精细,装饰华丽,极具盛唐风韵。 长城既是农、牧经济的自然分界线,又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汇聚线。京津冀地区与内蒙古地区长城沿线出土的精美文物,见证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据《北京晚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