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12元账单”解锁小区幸福密码

日期:03-05
字号:
版面:第05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入户走访收集意见 ◎记者 李春燕 摄影报道 春暖花开之际,来到青山区青山路街道朝阳一区甲一、甲二栋,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温馨画面映入眼帘。平坦宽阔的柏油道路上,居民们或悠闲散步,享受着春日暖阳;或结伴而行,分享着生活点滴;孩童们则嬉笑追逐,手中的玩具在阳光下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轻轻推开楼栋单元门,楼道墙壁洁白无瑕,扶手被擦拭得光亮如新,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谁能想到,不久前这里还是道路坑洼、路灯昏暗、楼道杂乱、墙面斑驳的老旧模样。 这场脱胎换骨的转变,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还有内在治理模式的深刻革新。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朝阳一区甲一、甲二栋实现了硬件与治理的双重飞跃,居民们从小区事务的“旁观者”华丽转身为“当家人”,社区成功探索出一条“居民自治、社区引导、共建共享”的创新治理路径,让这座有着20年历史的老小区重焕生机与活力。 凝共识 聚合力 老旧小区改造困难多,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更是一大挑战。社区党委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第一时间组建居民自治筹备小组。筹备小组成员满怀热忱,逐户上门走访,深入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内心想法。同时,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被送到居民手中,广泛收集意见。紧接着,社区活动中心召开民主协商会,现场气氛热烈,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针对小区未来发展和管理畅所欲言,讨论声此起彼伏。经过一番深入交流,共收集到50余条宝贵居民意见,改造后生活必需项目、公共区域环境管理等关键问题浮出水面。 “过去总抱怨社区、物业管得不够,现在才明白,小区是大家的,自己也要出一份力。”居民王阿姨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在社区牵头下,经过多方寻找性价比高的清扫、倾倒服务,反复研究商讨,最终确定每户每年140元,平均每月12元的自治费用标准,涵盖路灯电费、监控维护、垃圾清运等基础服务项目。同时,由各单元热心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严格把关每一笔资金的流向,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小账单 大担当 每月12元自治费用看似不多,却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居民责任担当的大门,撬动起沉甸甸的责任。 居民朱师傅坐在小区石凳上,熟练地打开手机里的费用公示页面,指着明细介绍:“每年140元,花得不多,但每一笔都清清楚楚,效果看得见。”从上个月97.36元的电费支出,到每日300元的垃圾清运费用,再到换一个电灯泡1.5元,每一笔收支明细都在单元群内详细公示。居民监督小组每月与社区认真核对账单,确保账目准确无误。年近80岁的老党员李大爷也积极参与其中,他笑着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在这个单元里,我也能为大家出份力。” 自治费用不仅增强了居民的责任感,更点燃了大家参与小区事务的热情。如今在小区改造现场,时常能看到居民们忙碌的身影。大家积极为改造建言献策,为监控点位优化贡献智慧。过去“社区干、居民看”的冷清局面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有事一起议、有活一起干”的热烈自治氛围。在一次小区绿化改造讨论会上,居民们围坐一圈,从花草品种的选择,到绿植布局的规划,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 微治理 暖家园 “信任是自治的基石。”对此,朝阳社区党委书记张瑞芳感慨颇深。 为消除居民对资金使用的疑虑,自治小组建立起严格的“三公开”制度:费用收取公开、使用过程公开、结余情况公开。这一透明化管理举措,让邻里关系愈发和睦。下雪天,低楼层住户主动拿着自家扫帚、铁锹,在楼道门口集合,大家齐心协力清扫积雪,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区,寒冷的冬日也变得暖意融融;遇到问题时,居民们自发聚集在社区小广场,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小区治理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关键。朝阳社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实现居民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路转变,从“被治”到“自治”的行动转变,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持续深耕小区小事“微治理”,基层末端的“大动能”必将不断释放,为更多老旧小区的改造与治理提供宝贵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