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切实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近期,青山区多个社区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反诈宣传工作。
阳光社区构建了“党小组+网格员+单元长”基层微治理模式,党小组发挥引领带头作用,积极收集整理各类反诈案例和知识,网格员则利用对网格内居民情况熟悉的优势,承担起线上+线下宣传的主力任务。单元长们则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小区内、楼栋前,通过“晒太阳”“小板凳”“圆桌聚”等方式,列举身边人的亲身故事,将反诈知识送到每一位居民身边。
“以前也关注过一些反诈知识,但一知半解也不好意思多问,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大白话的讲解,一下就明白了哪些是诈骗,心里踏实多了。”居民李先生表示。
正翔社区充分利用小区内的大屏幕资源,循环播放反诈短剧,提升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这些短剧由专业团队精心制作,相比传统严肃、刻板的反诈宣传,将反诈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更能激发居民的观看兴趣。自反诈短剧在大屏幕上播放以来,吸引了大量居民驻足观看。许多居民表示,这种宣传方式新颖有趣,让人印象深刻,不仅增强了他们的防骗意识,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和防范诈骗行为。同时,社区还结合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反诈信息,组织反诈宣传活动,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
万郡社区则针对辖区商户,开展了“反诈宣传进商铺,全面反诈不停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宣传过程中,工作人员走访沿街餐饮、商店等个体经营商户,向经营业主发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介绍当前电信网络诈骗中常见的诈骗手段及典型案例,提醒个体经营者对来电事项多加核实,不要轻易相信宣称中奖、领取奖品等内容的短信,不要点击身份不明人员发送的短信链接,以免造成财产损失。工作人员提醒居民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不在手机安装陌生应用APP,避免信息泄露,坚决做到“不轻信、不贪心、不惊慌、不转账”,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一旦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情况要及时报警,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