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国画的名作真迹和绘画范式,都积淀着中国人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一起来看画:藏在中国画里的博物学》今年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用独特的视角,将宋徽宗、唐伯虎、八大山人、郑板桥等大师的21幅珍贵古画与200多个博物知识点相结合,饶有趣味。
宋徽宗的《瑞鹤图》不仅记录了北宋时期的宫廷庆典,还解答了丹顶鹤头顶红色的秘密;八大山人朱耷的《松鹤芝石图》则展示古人的植物学智慧;茄子在古画中为何显得如此逼真?喜鹊、纺织娘,在还没有照相机的时候它们都长什么样?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每幅画作都配有精美的局部放大欣赏,并附有严谨又生动的知识小贴士,帮助孩子在艺术与科学的对话中激发好奇心。
古画上的描绘与我们今天的观察,有些对照得严丝合缝,有些则有细节出入,不妨一起翻开书本一探它们背后博物学知识。国画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启发孩子跨学科学习的天然工具。通过让孩子欣赏古画并探索其中的博物学奥秘,不仅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人文与自然的链接。
作为“少年轻科普”丛书的新作,这本读物轻松幽默,既启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兼顾人文与历史的双重素养培养。通过古画与博物学的结合,孩子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多元知识的交织中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