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学校》精彩瞬间
演出现场
◎记者 郭健 摄影 记者 许家轩
2月28日晚,包头市艺术剧院(内蒙古话剧院)精心打造的革命历史题材原创话剧《蒙藏学校》在包头大剧院成功上演,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
重现历史
《蒙藏学校》是落实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创作推出的文艺精品。该剧以北京蒙藏学校为故事背景,生动再现了李大钊、邓中夏等早期共产党人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培养民族干部的光辉历程,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将多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一一呈现在舞台上。从热血青年怀揣着对新思想的渴望踏入蒙藏学校,到在党的引领下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演员们润物无声的情绪流露引起观众共鸣,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致敬先辈们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为了让历史剧更贴近现代观众、更符合时代潮流,演出舞台创新运用光影效果,将观众的思绪瞬间拉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在无声中传递着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与挣扎,让观众在感受革命激情的同时,拥有更加立体、深刻的感触。
演出结束后,许多小观众上台为演员献花,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声响起,演员和观众一边挥动手中的五星红旗,一边集体合唱,沉浸在剧情中久久不愿离去。“这部话剧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蒙藏学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让我们看到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它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堂生动的文艺思政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带着孩子看演出的观众白茹动情地说。
诗意表达
多位专家在观看演出后表示,该剧题材新颖,艺术手段成熟,戏剧场面处理得生动感人,经过多番打磨和修改,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蒙藏学校不仅是一所培养有共产主义理想的蒙古族青年的教育机构,也是青年们跟着共产党走,建立起第一个党支部的地方。剧中的蒙古族青年不是概念化的,该剧也不是一般性地讲述革命历程,而是生动刻画了革命者的内在心理和情感状态,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革命的义无反顾令人非常信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
据悉,原创话剧《蒙藏学校》于2023年10月第一次在北京召开创作研讨会,当年12月实地采风,2024年10月首次试演,之后根据修改意见进行再次创作,更加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下,李大钊等革命先烈引导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脉络。“我们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紧紧围绕弘扬北疆文化、助力包头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目标进行创作,希望将其打造成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包头市艺术剧院院长李静说。
采风过程中,主创人员深入乌兰夫故居等地采访,并与专家学者多次交流。剧本创作时,以饱含深情、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笔触,将早期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干事创业的理想,与年轻的蒙古族优秀青年想要改变被压迫、开拓一番事业的精气神高度融合在一起。“李大钊先生鼓励蒙古族青年时说,‘新中国是一首诗,你们要一代代写下去’,这是全剧诗意表达的一种体现,能够令人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蒙藏学校》编剧、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钟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