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邢补生经典写读侧展开展

日期:02-27
字号:
版面:第06版: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名观众正在欣赏书法作品 本报讯(记者 邓雅鑫 摄影报道) 近日,邢补生经典写读侧展在包头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展览将一直持续至3月21日,展览分为儒、释、道、艺、微五个板块,汇集了书法家邢补生的400余幅作品,共计30万字,95%以上的作品为首次展出,以纯粹的笔墨语言探寻经典文本的当代表达,吸引了大批书法爱好者前来观展。 步入美术馆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在木质长卷上的书法作品,33米长、79块板、7万字,是本次展出最大的一部作品。整个空间被柔和的灯光照亮,光线在字迹上掠过,瞬间把大家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观众们时而俯身仔细观察,时而低声讨论,感受着书法艺术带来的宁静与启迪。“非常震撼,通过这些作品能感受到邢先生一生的心血,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包头本土书画爱好者吴文静在作品前驻足良久后表示。 邢补生向记者介绍,“还至本处”是本次展览的主旨,即回到腕底、回到自然书写之意,展出的作品以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原典精要和《文心雕龙》等文艺理论经典为书写内容,也有部分原创的对联、文章。西泠印社社员、书法篆刻家廉信评价:“书法本身除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学习书法的状态,邢补生先生以写为读,专注于写字的精神令人佩服。” 本次展览还另有一个微书展示空间,相较于常规尺幅作品,这部分作品则需要放大装置才能细观其笔锋流转之妙。“微书算是近些年来自我娱乐的一个实验样本,是对自己腕底感觉的深度训练,是极静状态下意念律动的深层体悟,更是心手默契的实验过程。”邢补生说。 “该展览我们从去年就开始筹备,如今终于与广大市民见面,书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前来看展的市民非常多。”包头美术馆馆长苗景昌表示,随着AI、虚拟技术、数字艺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仍然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观众们能从这些笔墨、经典文学作品中听见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