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新国标对生活影响几何?
日期:02-25
◎策划 张玮
记者 李硕
2025年2月8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其中多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被限量甚至禁用。消息一出,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强烈关注。而这一标准的修订,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更关乎每一位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何为食品添加剂?
“新国标”实施后,记者随机采访我市市民,发现不少市民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准确含义仍模糊不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按照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大类,加工食品中比较常用的有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漂白剂、甜味剂、增味剂、酸度调节剂、增稠剂、稳定剂、食品用香料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一谈到食品添加剂,便会误认为是影响身体健康的成分,但其实合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延长食品储存时间,或改变食品的感官特性,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据食品科学技术专家介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悠久,酿酒用酵母中的转化酶(蔗糖酶),“卤水”点豆腐的卤水,家庭日常使用的食用碱(碳酸钠)、小苏打(碳酸氢钠)等,都是食品添加剂。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中,对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用量、范围以及食品添加剂本身的质量规格、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标识等都作了系统的、严格的规定。食品生产者只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便不会造成健康危害。
“新国标”中看变化
2月8日起,“新国标”正式实施,使用10年的2014版标准同时废止。记者了解到,“新国标”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修订了一些防腐剂、食品用香料、加工助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新增了一些甜味剂在相同食品类别中共同使用时的总量要求。其中,修改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将营养强化剂列入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中,从而在法规上更加明确营养强化剂的归属。
部分食品添加剂被“踢出局”。“新国标”对一些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或存在潜在风险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了禁用。比如,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这些听起来不太熟悉的添加剂,将不再允许在食品中使用。这样一来,我们的食品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化学成分。
罐头食品告别防腐剂。罐头食品一直是我们的“囤货神器”,但它们往往添加了防腐剂来延长保质期。不过,“新国标”规定,罐头产品中不得再使用防腐剂,主要涉及ε-聚赖氨酸盐酸盐、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及其钾盐、稳定态二氧化氯等食品添加剂。这意味着,罐头食品将需要依靠新的保鲜技术来保证品质。
调味品更加纯净。调味品是我们烹饪中必不可少的“小帮手”,但有时候它们也添加了不少添加剂。“新国标”对调味品中的添加剂也进行了严格限制。比如,食醋中不得再使用冰乙酸,果蔬汁(浆)中不得使用纳他霉素等。
而最让消费者关注的则为脱氢乙酸钠将从面包配料表“消失”。据了解,“新国标”发布时最受市场关注的是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多种食品中被禁止使用。“新国标”明确,包括黄油、浓缩黄油、淀粉制品、面包、糕点以及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预制肉制品、肉罐头、果蔬汁(浆)等食品中均不得使用脱氢乙酸钠作为防腐剂。同时“新国标”也降低了它在腌渍的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从1.0g/kg调整为0.3g/kg。
记者了解到,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很常见的防腐剂,能够有效抑制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的生长,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如糕点、果酱和酱菜等,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规定使用范围和限量内使用脱氢乙酸钠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负担。
新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又一次重要保障,它意味着消费者入口的东西将更加安全与健康。
监管部门在行动
“新国标”实施后,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开展“新国标”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以确保食品安全新标准得到有效执行,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深入我市各知名面包店、烘焙生产企业、粉条加工作坊等食品经营主体,重点检查了产品标签、配料表以及库存情况,确保在售食品中不含违规添加的脱氢乙酸钠。执法人员还向食品生产经营者宣传新标准的相关内容,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及时学习新要求,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在永盛成惠德店的面包、糕点及黄油销售区,记者仔细查看了货架上的产品,发现目前在售的相关产品均为最新日期,而2月8日以后生产的糕点、面包、腊肉、黄油等相关产品均没有脱氢乙酸钠的成分。“‘新国标’我们都知道,之前企业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都给我们培训过,让我们认真甄别所有上货的产品,对于这些新生产日期的产品,我们都仔细检查了相关内容。”九原区一家便利店的店主张先生说。
“‘新国标’出台前我们就不用这类添加剂了,更别说现在明令禁止使用,请消费者放心。”味多美及丹妮娅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新国标’实施之前,我们就已通过宣传培训的方式组织全市广大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业主进行了专项培训,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生产加工工艺、产品标签标识进行了自查自纠。‘新国标’实施后,我们又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着重对全市糕点、面包、淀粉加工及果蔬制品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进行专项抽检。确保他们有效落实‘新国标’,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我们还会不定期开展相关检查,通过执法部门的有效监督与指导,让群众吃得更放心、更健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管理科副科长吴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