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左宗棠是怎样炼成的?

日期:02-24
字号:
版面:第10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孤勇:左宗棠新传》书影 左宗棠异常复杂,他刻薄、暴躁、迁怒、爱说大话、看不起同僚……却为官清廉,平定西北期间,过手公款超一亿两,无一入私囊。晚年率军出玉门关,取得“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晚清中兴三杰”中唯一的民族英雄。该如何理解左宗棠?学者刘江华的《孤勇:左宗棠新传》值得一读。 起步遇上好伯乐 1812年,左宗棠生于底层读书人之家,本名左宗樾。左宗樾生性颖悟,后因县试成绩不佳,为参加当年府试,冒年近60岁的同乡老秀才左宗棠之名,竟然成功,以后一直用此名。 左宗棠没考上进士,却得名臣陶澍(道光朝重臣,林则徐之师)欣赏,陶澍去世后,左宗棠任其7岁儿子陶桄的家庭教师,长达8年,其间大量阅读地理、军事书籍,并从陶澍昔日奏章中学习治理经验。 陶澍是经世派代表人物,经世派倡言变革、振兴实学,以“补偏救弊”,致力于国计民生的具体解决方案,代表人物还有林则徐、黄爵滋、包世臣、龚自珍、贺长龄、贺熙龄(左宗棠的老师)、胡达源、魏源、唐鉴、李星沅、汤鹏等。 有了这层关系,左宗棠虽隐于乡间,却拥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加上好友胡林翼、郭嵩焘等科举成功后,混迹官场,不断向高官推荐左宗棠。林则徐请左宗棠入幕,亦遭婉拒。左宗棠擅农事,晚年到北京购宅时,特别强调要有菜园。靠教书和种地,家财渐多,足以静等机会。 1852年,经胡林翼力荐,原林则徐的部下张亮基请左宗棠入幕,张亮基刚调任湖南巡抚,为应对太平军冲击,求贤若渴。左宗棠被胡林翼说服,选择出山,入长沙仅4天,太平军便包围了该城。 左宗棠初期只会纸上谈兵,张亮基却极为信任、放手事权,左宗棠在实践中迅速成长。在战争中,左宗棠“善于料敌”的特点充分发挥:他预言太平军攻城不下,会从龙回潭撤退,应提前布防,张亮基未予重视。80多天后,太平军果然从龙回潭撤军。因保卫长沙有功,左宗棠被授官,正式踏上仕途。 始终平视曾国藩 在曾国藩看来,左宗棠入幕后,自己给了他机会,左宗棠却单飞,实属忘恩负义。其实,左宗棠不必入曾幕,他始终平视曾国藩。 左宗棠办饷有成,当时湖南财税不及江浙的一个郡,但“自军兴以来,内固疆圉,外救邻封”,既没向中央要钱,也没请邻省帮助,非但“兵无饥馑之事,民无困敝之虞”,湘军自备军粮,援助广东、广西、湖北、贵州、江西,收复多地。 曾国藩办团练初期,得左宗棠办饷支持,初成军时,屡败于太平军,曾国藩几次想自杀,左宗棠从被困的长沙城缒城而出,给曾国藩作心理疏导。 传说在曾国藩幕中,左宗棠“连升三级”,当上浙江巡抚。据本书考证,左宗棠出山后,立功颇多,积8年才达巡抚级,沈葆桢、李鸿章的升迁速度均快于左宗棠。曾国藩让左宗棠出兵浙江,也是反复斟酌后,不得已而为之。 晚清作战,最难在军饷。湘军工资高,士兵每月4.5两白银,是正规军三倍左右,但欠饷数月是常态,因无稳定的财政支持,积欠有时达千万两。曾国藩、左宗棠等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没钱也能稳定军心、打胜仗,但代价高昂、步步惊心。左宗棠与曾国藩冲突加剧,因曾国藩收回原本支持左宗棠的江西景德镇、河口、乐平和皖南婺源的厘金,此时左宗棠的“楚军”已欠饷八个月到一年之久。 湘军攻陷天京后,幼主洪福瑱(应为洪天富贵,一说他的印上有福字和“真王”二字,被误认)逃走,曾国藩不知,左宗棠却在上奏中说出来,致曾国藩被清廷训斥。 左宗棠这么干,可能是为卖弄他此前预计突围的太平军会从广德逃走,要带兵进驻,曾国藩不以为意,左宗棠再三坚持,惹得曾国藩不耐烦。二人虽断交,却互相尊重,未因私怨而废公事。 一生效法诸葛亮 左宗棠“性格乖戾”,与李鸿章、刘铭传、官文等都发生过冲突,因他勇于任事,在私义与公义之间,能作出断然的取舍。左宗棠曾说:“为人臣子,当时局败坏时,一心为国家计,不但置己之生死利害勿顾,即所事之成败利钝亦不深较,亦可谓纯臣之用心也。” 左宗棠是狷狂者,但正如孔子所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慈禧便利用了左宗棠这一点,她不甘心丧土,又无与敌作战的决心。当时清廷分“海防”“塞防”两派,前者代表是李鸿章,主张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到海军,放弃其他,得较多高官支持。左宗棠提出“海防”“塞防”并重,契合慈禧的心愿。左宗棠是当时最懂近代海军的高官,他1866年任闽浙总督期间,在福州创办马尾海军学堂,并建“福建轮船水师”,他的表态最有说服力。 左宗棠不只表态,还付诸行动,此前清廷几次派将入新疆,均遭拒绝。左宗棠不顾年事已高,“以‘生出玉关’马革裹尸的决心,独膺艰巨”,率军收回新疆。王震将军曾对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说:“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左宗棠在北疆取胜后,英国欲霸占南疆,派曾镇压太平天国的戈登与李鸿章密谈,威胁说:“如果你要作战,就当把北京的近郊焚毁,把政府档案和皇帝都从北京迁到中心地带去,并准备作战五年。”连正在英国当公使的郭嵩焘也被蛊惑,劝清廷退让。 左宗棠一口回绝:“我之兵力应即蹑踪追缴,尽复旧疆,岂容他人饶舌?” 收复新疆后,慈禧不再容忍左宗棠的狷狂。左宗棠想“为国效忠”,清廷的目标却是让他“为我效忠”,二者利益统一时,左宗棠得重用,二者利益不统一时,左宗棠被视为威胁。 1885年9月5日,督战中法战争的左宗棠见“不败而败”的局面已不可改,抱恨而终,遗言:“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左宗棠一生效法诸葛亮,终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结。 (据《北京青年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