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永峰
1989年出生的岑利慧,是视力二级残疾人,她居住在九原区白音席勒街道龙宇社区,先天性小眼球小角膜等诸多眼病让她的世界永远停留在模糊的光影中。疾病并没有阻止她前进的脚步,她不断地突破自我,坚韧地向上生长,克服重重困难考上大学,成了一名英语老师。
带放大镜上课
在岑利慧成长过程中,最艰苦且最有意义的经历要数长达16年的求学之路。
小学学习写字时,课本上笔画多一点的字,岑利慧就看不清了,记忆最深的是“藏”字,因为实在太复杂,连趴在书上都看不清,只能让哥哥在白纸上把看不清的“藏”字写大,这样才能看清并且记住。后来哥哥去打工,没人帮忙的岑利慧便开启了用放大镜看书的自学模式,用放大镜看得时间长了眼睛会很酸,但为了学习必须克服困难。课堂上更是困难重重,那种原本很想学习,却看不清黑板、做不成笔记、跟不上老师节奏的痛苦挣扎,几乎伴随着岑利慧求学时代的每节课,没有人能理解那种痛苦和挣扎。
越挫越勇,内心的目标也变得清晰。痛苦中,岑利慧确定了考上大学的目标,她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赚钱给自己治眼睛,考上大学就可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于是她课前充分预习,不懂的地方提前问老师,上课时也不懈怠,尽自己最大努力跟上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下课后誊写同学的笔记。别人玩耍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学习的时候,她也在学习,别人睡觉的时候,她还在学习。就这样顽强不懈、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初中。
上初中后,学习科目增多了,知识也更复杂了,地理的等高线、等压线、地形图,生物的血液循环图、光合作用图,数学的立体几何图,物理的电路图、力学图,化学的量筒、量杯刻度等等带图带数字的东西,岑利慧都看不清。其中数学是最伤脑筋的,因为有一个角看不清,其他内容全部跟不上听不懂,这让她特别懊恼,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掰开去看。但即便这样,她也没有放弃,只要有时间,她就到老师的办公室请教没跟上的内容,玩耍、娱乐都和她无关。
高中时,岑利慧选择学文科,因为文科的东西没有那么多她看不清的图表数据,相对于理科,文科对于她来说只有地理一个“拦路虎”。多少年点灯熬油的寒窗苦读,多少次擦干绝望泪水继续前行,岑利慧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成就美丽人生
在大学,岑利慧主修英语专业,对于外在形象不佳、自身残疾的她来说,必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比别人多付出,才不会被淘汰。通过不懈努力,毕业时,她拿到了英语专业八级证书。
命运没有轻易放过岑利慧,本以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求学,不懈努力得来的优异成果可以为自己谋取一个稳定的工作。眼睛残疾的残酷事实导致她多次求聘无果,那段时间她绝望过、哭泣过、悲愤过,她抱怨过生活对自己的不公。可是她很快调整好状态,把悲愤化作力量,坚信天无绝人之路,一身“武艺”不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一家面试不行就下一家,岑利慧不停地说服用人单位给她机会,被拒绝也没关系,那就再试。还好上天总是偏爱那些不懈努力的人,经过半年的坚持与追寻,岑利慧终于如愿以偿,成为英语老师。为保证上课不受视力影响,她总要前一天充分备课,把自己要讲的内容写成手稿,然后扎扎实实背会,以确保上课时得心应手。万事开头难,刚参加工作的一年,几乎每天备课到深夜两三点,但付出总有收获,看着孩子们的成绩一天天提高,岑利慧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岑利慧说,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希望,就算有再多困难都可以克服。36年里,岑利慧在缺陷中开掘优势的逆生长模式,在披荆斩棘中成就自己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