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2》,因其中“急急如律令”该如何翻译的问题,成为近来中国网友们热议的焦点。我们在很多影视、小说当中,看到道士驱邪驱鬼的时候,都会念叨一句话“急急如律令”,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急急如律令”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公文用语。当时,“如律令”常被用在公文结尾,传达出“立即执行命令,如同法律般不可违抗”的严肃指令。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三王世家》:“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再例如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律令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到了东汉以后,官方文件里已经不再有“如律令”的惯用语,因此如律令就再也不属于皇上的金口玉言。
也正因为如此,东汉的张道陵在创始道教时,根据他曾经当过巴郡江州行政长官的经历,所以在书写道教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经文的最后部分时,除了效仿以前官方文书中常用的如律令字眼外,还别出心裁地加推出“一如律令”“急如律令”和“急急如律令”,意思都是号令鬼神快快承办某件事情。“如律令”这一从前专门属于皇帝用的术语,就此演变为道教的驱妖除邪的专用咒语,并出现在社会的日常生活中。
“急急如律令”成为道教符咒,反映出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很大程度受到了人间政治制度的影响。《太平御览》云:“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诸小号,官位甚多也。”可见,道教诸神的等级,借鉴了现实政治生活中的等级制度。陶弘景《真诰》云:“定禄官僚有左右理中监,准今长史司马职。”从这些说法可知,道教徒是按照现实官制来幻想道教神仙世界中神仙的等级的。由于现实政治生活中文官制度相对发达,所以道教的神也可以粗略地分为文神与武神两类,且从数量来说,文神远多于武神,文神的地位也比武神要高得多,如道教的最高神三天尊以及“六御”等都是文神。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