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报
◎策划 郝晨莺 记者 李硕
看着手中这份日常总浏览的《包头日报》,想到自己结婚的日子已被纸墨香气永恒锁存,张硕轩心中暖暖的。将自己结婚的日子昭告天下,让所有读者与自己一同分享喜气,又能让自己的这份记忆被真实记录下来,在张硕轩夫妻二人看来,结婚登报这项复古浪漫比昂贵的节日礼物更加珍贵。
既是复古浪漫也是公开宣言
记者了解到,登报结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在那个时代,由于婚姻登记制度不完善,报纸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能够为婚姻提供间接证明,因此结婚登报成为那时一种常见的做法?。
那个年代的新人会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向公众宣告他们的婚姻,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日后可以作为婚姻证明的凭证?。
据了解,登报结婚在民国时期非常流行,不仅名人雅士这样做,普通民众也纷纷效仿。根据资料显示,1933年一位名叫李秉嘉的男性在《申报》上连续刊登了几则启事,从征婚到结婚,再到声明找到理想伴侣,这一系列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于是,在人们看来,登报结婚不仅是浪漫的象征,更是对“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公开宣言。如今,随着时代变迁,不仅婚姻登记制度已经十分完善,喜结连理通知亲友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形式出现,如纸质请柬、电子请柬等等,结婚登报也被各种信息化时代的公告形式所取代,表达浪漫与心意的方式变得不再单一。
谁也没有想到,时隔八十年的当下,这份复古浪漫在不少年轻人中再度流行起来。结婚登报成为各大报业广告业务中的热门。不少年轻网友表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找到了一种“复古纸质浪漫”,将这份美好记忆留存,让他们觉得是对彼此爱意表达的最真诚的方式。
同为90后的张硕轩夫妻都是包头人,2024年,当看到《包头日报》推出的结婚登报业务,让张硕轩很是欣喜。“我俩结婚已经5年了,结婚时没看到有这项业务,所以都是按照往常的流程与习俗来办的,从手机上看到了这项服务,我觉得很浪漫。”张硕轩说。
张硕轩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包头日报》作为本地媒体中的权威,每一份报纸都会有很多人阅读,报纸可以被永久保存下来,是百年好合最好的见证。如果能在《包头日报》上登出自己的喜讯,将是对自己结婚记忆的永恒见证。
于是,张硕轩联系到《包头日报》广告部,询问结婚后是否也可以刊登。她希望在结婚纪念日那天登出,来庆祝自己与爱人结婚5周年。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2024年9月20日的《包头日报》04要闻版刊登了张硕轩夫妻二人结婚周年纪念的消息。“张硕轩女士与马琦先生于2024年9月21日结婚五周年,愿白头到老。敬告亲友,亦作留念。”当拿到报纸那一刻,张硕轩觉得这纸墨书香的味道都充满浪漫。“我把报纸送给了我丈夫,他很惊喜,觉得这份礼物比任何昂贵的实物都珍贵,于是我俩把报纸保存了下来,希望能够一直传下去。”张硕轩说。
将人生大事永恒“镌刻”在纸上
记者随后从《包头日报》广告部了解到,结婚登报业务在当下十分流行,时不时便会有新人前来咨询。自2023年《包头日报》&《包头晚报》一同推出“结婚启事”公告服务,让普通老百姓的幸福也能向公众官宣。
服务推出后,不少新人前来刊登。“有来登结婚启事的,也有周年纪念的,还有升学庆祝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自己的人生大事永恒镌刻在报纸上,因为网络上的信息随时都能改,随着时间久远还会被删除,但是报纸一旦发行是不可更改与撤销的,所以不少人觉得这样的方式更真诚。”广告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随后了解到,刊登这份喜事的价格也很有寓意,多地报纸将价格定为520元,寓意“我爱你”,从细节之处体现浪漫感觉。
这份复古浪漫的走红,也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爱情观。市民张磊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登报结婚能够带来强烈的仪式感?。在快节奏的社会中,登报结婚象征着一种庄重和神圣,报纸上的结婚启事承载着父辈甚至祖辈的记忆,能够唤起一种宁静与庄重的感觉?。报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介,其独特的质感和温度是电子屏幕无法替代的?。
年轻人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一种“复古纸质浪漫”,报纸上的文字经过排版、印刷,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年轻人选择这种方式,既是表达爱情,也是展现个性化的态度和追求?。
“我身边有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形式很好,今年“五一”我结婚,我也打算用这样的方式宣布婚讯,给我的新娘子一份独一无二的承诺,而且现在登在报纸上的文字可以自己撰写,不再是单一的模版,通过这样的形式将自己的心意永恒保存下来,真的是想想就会激动。”张磊说。
“‘结婚登报’翻红,不只因为浪漫,新人可以根据心意撰写充满爱意与个性的文字,使每一则结婚启事都独一无二,也让这份爱的承诺得以延续和见证。这也是复古浪漫再次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而其实无论是选择结婚登报,还是其他个性化的结婚纪念方式,其核心都在于新人对婚姻的尊重与珍视,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折射出了社会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当代爱情与婚姻价值观的真诚。”市民政局婚姻登记部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