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从舞台到讲台 用艺术“点亮”梦想
日期:02-17
刘洋和包头市青少年爱乐乐团在演出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吴爱霞
从包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的刘洋,靠着远超常人的毅力逐梦音乐殿堂,相比于在一流乐团的闪耀时刻,人们提到他时,更津津乐道于他回归家乡后成为艺术教育者,收获了斐然成绩和数以千计学生的爱戴。
逐梦音乐
小时候,当刘洋第一次听到小号那激昂而又充满力量的声音时,他的内心就被深深地震撼了,一颗音乐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从此,他开始学习小号。从公园路小学到包四十中,再到包二中,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恩师的悉心指导和母校的大力支持。在那些青涩的岁月里,他常常在课余时间独自练习小号,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
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刘洋考入了无数音乐学子梦寐以求的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小号专业。后来,他又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才华,在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读完了硕士研究生。
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刘洋的音乐事业顺风顺水。六年时间里,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进入国内一流交响乐团,开启了一段辉煌的音乐之旅。
他先后任职于多支国内顶尖交响乐团,担任小号副首席、首席等重要职位,并在2010年至2012年间,作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客席小号,参演了《阿尔卑斯山交响曲》《春之祭》等交响巨作的重大演出。其间,他参与录制了大量交响乐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交响乐的魅力。
在职业乐团工作的日子里,刘洋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音乐使者,参加演出超过500场。他与李心草、陈佐煌、刘云志、张国勇、吕嘉、杨洋、朗朗、吕思清等众多国际知名音乐家都有过成功合作。不同的音乐风格相互碰撞、融合,擦出了绚丽多彩的火花。
2018年和2019年,对于刘洋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两年。这两年里,他在北京举办了3场小号独奏专场音乐会,成为舞台上的绝对主角,用他精湛的演奏技巧和深情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音乐盛宴。观众被他的演奏打动,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音乐厅。这些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刘洋在音乐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也让他成为众多音乐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
返乡从教
在国内一流乐团绽放光彩的刘洋,本可以继续在大城市的音乐舞台上闪耀,享受鲜花和掌声。然而,2015年,随着包头市重点打造交响乐团,刘洋作为引进人才回到家乡,担任包头交响乐团小号声部首席并组建包头市青少年爱乐乐团担任团长。
刘洋深知回到家乡意味着要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他也清楚地记得,校友们曾说他是中央音乐学院自1956年建校以来唯一的内蒙古籍管弦系研究生。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让他意识到家乡的艺术土壤需要更多的滋养。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刘洋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大城市的繁华,回到了家乡。他就像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责任感,开启了一段为情怀而奋斗的艺术教育之旅。
回到包头后,刘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包头市青少年爱乐乐团的建设和发展上。这个乐团成立于2015年,是内蒙古第一支经文化部门批准成立的青少年管弦乐团。刘洋从组建乐团的那一刻起,就立下了宏伟的目标:要让这个乐团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标杆。
为实现这个目标,刘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从全市各个学校中寻找有音乐天赋和潜力的孩子,积极与学校合作,在公园路小学、钢铁大街第四小学、乌兰小学、世纪路一小等学校,刘洋组建了乐团的9个梯队,从最开始的识谱、指法练习,到后来的节奏把握、音准控制,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他就像一位耐心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粒音乐的种子,期待它们茁壮成长。
在指挥和教授过程中,刘洋面临着诸多挑战。每个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难度各不相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打磨。同时,乐团演奏还需要高度的默契和配合,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整个演出的效果。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刘洋经常给他们讲述一些关于团队合作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在乐团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台是检验乐团实力的试金石,也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平台。刘洋深知这一点,因此他积极带领乐团参加各种重要的演出和赛事,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得到锻炼和成长。从2015年到2024年,包头市青少年爱乐乐团参加了大连国际管乐艺术节、深圳国际管乐艺术节、贵阳国际管乐艺术节、“中华杯”中国第十届、第十一届优秀管乐团展演等众多重要演出和赛事。其中,乐团在2017年获得国内权威赛事全国第十一届中华杯全国优秀管乐团展演最高奖项——荣获“示范乐团称号”和“最佳网络人气奖”,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为止唯一在此权威赛事中获得最高奖项的队伍;2023年7月,包头市青少年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成为国内第一支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的地市级青少年乐团。
每一次的演出和比赛,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除了技能的提升,舞台历练还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和有创造力。他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的风采,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如今,乐团里的优秀学员祁海心被北京大学录取,还有多名优秀学员被知名高校录取。
崭露头角
刘洋深知,要想让内蒙古的音乐艺术得到更广泛地传播和发展,仅靠一支乐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为此,2019年7月,他发起创办了内蒙古首届国际青少年管弦乐艺术节。
艺术节的筹备过程充满了挑战。从场地的选择、节目的编排,到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家担任评委和指导老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策划和安排。刘洋和他的团队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蜜蜂,忙碌于各个细节之间。他们四处奔波,与各方沟通协调,只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专业、精彩的艺术平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艺术节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开幕式上,来自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的6支青少年爱乐交响管乐团,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原始人崛起》《龙舌兰》《龙山》《波斯序曲》等经典管弦乐曲目。孩子们的演奏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他们用音乐传递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如今,包头市青少年爱乐乐团在刘洋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内蒙古音乐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乐团不仅在国内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还受到了国际音乐界的关注。未来,刘洋希望能够继续带领乐团,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他计划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音乐机构和乐团的合作,开展更多的交流活动,让内蒙古的音乐艺术走向世界。
刘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推动内蒙古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学校和家庭重视艺术教育。他相信,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刘洋说:“在艺术的道路上,我将做一名坚定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