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当心电子榨菜 营养不良

日期:02-14
字号:
版面:第03版:视点       上一篇    下一篇

善于迎合受众需求 2024年,不少网络微短剧频频霸榜,其中《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更是火爆全网,不仅多次登上热搜榜单,抖音话题播放量更是超10亿。这类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十分钟左右不等的剧集作品,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的新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观众观看网络微短剧的类型丰富多样,从豪门、甜宠到重生、穿越、复仇,多种题材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视听喜好。此外,微短剧凭借时长短、节奏快、剧情猎奇等特征,吸引了大量观众。 2025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 微短剧的爆火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吸引力,更在于它精准迎合了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娱乐需求。 “看短剧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看完还挺开心,就是为了解压放松一下。”一位爱好观看短剧的年轻市民告诉记者。 “短剧的特点首先是微,它比较小,占用的时间不多。很多微短剧都是口水剧,剧情让人觉得很浅显,但如今人们生活压力较大,需要看一些不烧脑的东西,让自己释放压力。”包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曹志涛认为。 暴露价值导向问题 当前,网络微短剧发展迅猛,给我们带来丰富娱乐体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网络微短剧的爆火必须全面客观看待。首先我们要看到好的一方面,它的形式载体很好,可以用这种渠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曹志涛表示。 但是,当前有一些微短剧为吸引观众眼球,赚取流量并谋取利益,常脱离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故意制造冲突,堆砌狗血剧情,带有浓烈“三俗”特征,这种现象也让许多人持否定态度。 “我觉得有的微短剧拍得不切实际,比如婆婆虐待媳妇,媳妇虐待婆婆,生活中其实并不多见。”一位市民告诉记者。 在内容粗制滥造,情节过度娱乐化的微短剧中,“霸总”题材更是大行其道,这类“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情节通过创造虚假世界,迎合部分人渴望不劳而获的心理,让人们沉溺于“一夜暴富”的幻想之中。不仅污染了网络生态,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大众传递了不良的价值观念。 “对于‘霸总’题材微短剧来说,首先内容缺少合理性,传递奢靡享乐、不劳而获思想。一些主人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使用的都是高档名牌奢侈品,有些人甄别不了,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在内容上不积极进行调整,去把关去审核,可能会影响到观众的价值观。”曹志涛表示。 精准“收割”老年人 网络微短剧之风也刮到了银发赛道,“霸总”题材微短剧开始向中老年群体精准投放,让许多中老年人成了被收割的对象,伤财伤心又伤身。 最近,一批专门为中老年群体量身打造的“霸总”微短剧纷纷涌现,数据显示,《闪婚老伴是豪门》在上线后多日霸榜第一,在某短视频平台话题总量破25亿,同类“玛丽苏”题材的《闪婚50岁》在该平台话题量破6亿。“霸道总裁”微短剧开始硬控中老年。 “喜欢看,好像习惯了似的,每天都要刷一会儿,图开心。”一位老年观众告诉记者。 “很多老年人对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内心孤独,退休之后无事可做,就通过微短剧寻求心灵安慰。”曹志涛认为。专家分析,尽管这些微短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对于情感陪伴的心理需求,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对其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另外,部分微短剧采用“付费解锁后续剧情”的模式,诱导中老年人充值,可能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花费大量金钱。 “有一些微短剧,目的是让老年人购物,甚至对老年人实施诈骗。老年人一旦相信之后很容易陷进去,让财产遭受损失。”曹志涛说。 亟待有效规范管理 网络微短剧的爆火让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业态,面对当前的微短剧乱象,需要各方协同发力,规范引导,只有“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才能让网络微短剧健康持续发展。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连续发布了两个管理提示,对于当前在中老年题材和所谓“霸总”题材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推动微短剧创作持续向上、向善、向美。 “要想让微短剧发挥、传递正能量,应该传递通过劳动实现价值,通过奉献正当索取的思想,去珍惜、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同时,各方也要共同发力,促进网络微短剧良性健康发展。在审核的过程中要把好关,真正发挥社会、媒体、群众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曹志涛认为,社区街道也要举办相关讲座,教老年人如何去审视甄别微短剧。让子女多陪伴老年人,让其走出去,转移兴趣。 “发现微短剧内容不良、信息不实,我们就及时说不,发挥好个人的监督作用,向相关部门举报,传递和弘扬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曹志涛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