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元宵佳节 喜庆的日子“闹”起来

日期:02-13
字号:
版面:第06版:写真       上一篇    下一篇

昆区第十七届“魅力昆都仑”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活动现场 记者 李强 摄 精彩的舞龙表演 记者 李强 摄 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记者 李强 摄 阿尔丁广场文明实践集市上的面人摊位吸引了众多小朋友 记者 李强 摄 阿尔丁广场的文明实践集市上,孩子们展示蛇主题绘画。记者 李强 摄 喜气洋洋的扇子舞表演 记者 吴杰 摄 两位老演员精神矍铄 记者 常静 摄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元宵节主场文化活动 记者 吴杰 摄 昆区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的高跷表演 记者 常静 摄 ◎记者 邓雅鑫 王嘉伟 郭健 刘晓婷 赵永峰 2月10日至13日,我市各旗县区紧扣元宵佳节主题,将传统民俗元素巧妙融合,推出10余场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欢庆元宵佳节。 新老传承展绝活 2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元宵节主场文化活动暨昆都仑区第十七届魅力昆都仑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热闹上演。 阿尔丁广场上人头攒动,现场精心设置了文明实践集市,猜灯谜、滚元宵、投壶等游戏趣味十足;糖画、面人、剪纸等非遗体验将“年味儿”和“烟火气”拉满。 昆都仑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普阳介绍,为助力办好此次活动,昆都仑区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集市品牌作用,设置了公共便民服务区、民俗文旅打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和商品零售惠民区四大展区117个展位,让广大市民群众深切地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同时持续拉动消费,助力地区经济蓬勃发展。 展演当日,钢铁大街两侧早早挤满了观众。威风锣鼓队率先登场,锣鼓齐鸣,瞬间点燃观众的热情,紧接着,舞龙、高跷、脑阁、秧歌、旱船、舞蹈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表演者身着盛装,纷纷亮出看家“绝活”,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踩着高跷的民间艺人,听到百姓的欢呼更加兴奋,用一个个高空惊险动作回应百姓。金蛇飞舞中,难得一见的脑阁表演让围观群众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照。老艺人沧桑面容与高空中的娃娃们俊俏的脸庞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完成了民间艺术的新老传承。 市民王先生接受采访时难掩激动:“这些节目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儿时,这才是记忆里热热闹闹的元宵节啊!” 昆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马小婷介绍,调集昆区文化馆、昆区全民健身中心和各街镇18支民间优秀表演队伍的1000余名演职人员,沿着钢铁大街“行进式”表演。演出时长120分钟,将百姓喜爱、群众欢迎的传统社火活动和现代都市健身活动相融合,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宗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地方民间文化特色,助力城市“烟火气”提升。通过线下展演和线上直播的形式,为全市人民奉上一道精彩纷呈的元宵节“文化盛宴”。 红红火火闹元宵 青山区2025年元宵节街头民俗文艺展演暨社火表演大赛,在第一工人文化宫门前广场火爆开演。14支文艺表演队伍、千余名演职人员披红挂彩,载歌载舞,把对新年的美好憧憬融入欢乐的社火表演中,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首先登场的是青山路街道的舞龙表演《金鳞耀春舞蹁跹》,铿锵有力的鼓点瞬间点燃全场热情。表演者身着耀眼的服饰,手中的金龙时而直冲云霄,时而盘旋舞动,展现出龙的磅礴气势和灵动之美。随着喜庆锣鼓奏响,来自青山区文化馆的二人台秧歌舞《秧歌舞进新时代》登场。二人台和元宵社火巧妙融合,歌与舞完美交织,秧歌里暗藏剧情,表演中洋溢着幸福欢乐,传递出群众质朴、乐观的精神面貌。 作为民俗展演的重头戏,高跷、秧歌是每年元宵节展演必不可少的项目,来自青福镇赵家店村的喜洋洋秧歌队带来的《欢天喜地庆元宵》表演尤为引人注目。演员们身着彩衣、手持花扇,配合俏皮的秧歌动作,将民间艺术的诙谐与喜庆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场演出既有传统民俗的传承创新,也有时代精神的青春表达,不仅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广大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也彰显了青山区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文旅经济发展的欣欣向荣。 鼓声阵阵歌盛世 “蛇舞盛世共辉煌 荣耀绽放庆元宵”东河区2025年元宵节街头文艺展演活动在东河区委广场前火热开演。此次展演汇集了来自东河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和各街道乡镇的16个优秀节目,涵盖威风锣鼓、舞龙舞狮、高跷秧歌、抬阁脑阁等艺术形式。 展演活动在充满节日氛围的舞狮表演《祥狮纳福》中拉开帷幕。随后,巡游正式开始。百人安塞腰鼓鼓点如疾风骤雨,响彻云霄,百人旱船表演似龙舞翩跹跃,船摇喜气添,令观众齐声喝彩。《草原儿女心向党》和《灵蛇祈福万事如意》的舞者们身穿民族节日盛装,手持特色表演道具载歌载舞;非遗代表性项目抬阁表演《蛇舞新春》和民俗娶亲表演《金蛇纳福》,以诙谐幽默且充满乡土气息的演绎将此次街头文艺展演氛围推向高潮。 “安塞腰鼓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通过单人舞、多人齐舞等表演形式,以及击鼓技巧和节奏变换,表达感情、宣泄情绪。”安塞腰鼓领队蒋小云告诉记者:“我们团队80名队员都来自陕北安塞,团队第一次来包头演出,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安塞腰鼓表演的同时,希望为包头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喜庆氛围。” “今天的节目不仅让我们青年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更使我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传承非遗的重要意义。”市民雷皓哲说。 除了街头民间文艺展演,元宵节花灯展和焰火晚会同样让人期待。据悉,2月11日至13日,青山区民主路北段、富强路北段两个花灯展区,工匠巧思组装的花灯美丽绽放;焰火晚会于元宵节当晚,在天下黄河第一村、百灵庙镇那达慕会场、白云矿区稀土广场绚丽上演。 【相关新闻】 百年老校上演“足尖上的传承” 本报讯(记者 李学工) 近日,“金蛇狂舞闹新春,我在包头过大年”2025年春节社火展演大赛决赛在天下黄河第一村落幕。来自全市的21支代表队齐聚一堂,各展风采。经过一番激烈角逐,百年老校,东河区胜利路小学高跷队参演的《福蛇迎春》节目,荣获青少年组三等奖。 作为一门集音乐、戏曲等多元艺术于一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自2024年3月起,胜利路小学将高跷艺术引入学校社团活动,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走进课堂,指导学生实践体验高跷技艺。学生们参与积极性高涨,活动开展成效显著。 活动现场,化着彩妆的小队员们身着戏服,脚踩高跷。随着锣鼓点响起,他们或走或跳,或快或慢,姿态不断变换。挥舞的双手、摇曳的身姿、轻盈的步伐,无一不是历经一次次苦练成就的“真功夫”。队员们手中的“手彩儿”道具丰富多样,扇子、手绢、扫把等让人目不暇接,再搭配上油光亮彩的妆容,极具地方特色。鹞子翻身、凤凰三点头等高难度表演,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 胜利路小学高跷队老师表示,在学习高跷技艺的过程中,“坚持”二字让学生们遇见了更加勇敢的自己,而古老的高跷艺术也在新时代少年的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