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来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叠加人工智能技术,给交通出行注入无限可能。未来,人们的出行方式会有哪些新变化?
高阶智驾来袭
你是否曾设想:在自动驾驶技术保障交通工具安全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自由切换聊天模式、睡眠模式、影院模式、游戏模式;舱内的空间可以自动变大、收缩或改变形状,以适用乘客的不同需求;智能应急变形座椅还能够在乘客遇到危险时,主动适应和保护乘客,提高安全性。
“高安全、多场景、高性价比,是目前单车智能驾驶的发展方向。”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廉玉波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展望智能汽车的发展:未来汽车多功能的空间属性将会进一步放大,可以实现对生活、工作、休闲三大场景的自由变换,同时极大丰富乘客的智慧出行体验。随着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底盘也迎来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再到智能底盘的技术变革。
“汽车的使用体验将超越传统的视、听、说范畴,扩展到嗅觉、感觉、驾驶辅助等多个维度,打造全方位的沉浸式智能舒适体验。”廉玉波表示,未来汽车研究将从人机工程深入到人因工程,从人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出发,理解人与车环境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驾乘的愉悦感和舒适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连续五个月超过50%,乘用车L2级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2024年上半年就已超过55%。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并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孵化出更多未来赛道。
汽车能“飞”能“走”
你见过会“变身”成飞机的汽车吗?2022年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研究团队对外发布了全球首款载人级两座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工程样车。该车采用自主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操控座舱和自动驾驶底盘三个独立模块的分体式构型,可实现人员、货物空地转运无缝衔接。
截至目前,已有数家汽车企业切入飞行汽车赛道。2024年12月14日,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在上海公开飞行。2024年12月18日,广汽集团推出了全新飞行汽车品牌GOVY高域及承载200公里内的中短途出行需求的飞行汽车GOVY AirJet。随后,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着飞行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和运营等项目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新一代飞行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运营。
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介绍,首先是面向大城市交通拥堵,可以通过立体交通拓展城市交通的空间,大幅度提高出行效率;其次是可搭载应急设备和物资,实现高效应急救援;第三是在无人机的航线上实现低空物流,如物资运输、外卖、生鲜、医疗等;最后是观光体验等商业服务。
飞行汽车发展的关键瓶颈在于能源动力和推进系统,能否长航时飞行,这是未来能真正安全进入市场的最关键问题。项昌乐指出,目前还缺乏适用于飞行汽车的200kW—600kW的混动系统,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热点。
交管更加聪明
想象一下:未来的城市街道上,自动驾驶巴士、高速铁路井然有序,一切由智能系统精准导航;城市上空,共享飞行汽车、载人飞行器穿梭飞行,智慧交通网络有条不紊地运行。
“未来的汽车,一方面将以动力、底盘、座舱为核心技术持续创新,共建绿色的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智能交通缓解交通拥堵,人与车的关系也将被重塑,构建出人以车为媒介,与道路、云平台、家庭等万物互联的全新场景。”廉玉波说,“最终将达成车更聪明、环境更绿色、人更享受的未来新图景。”
回顾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燃油车时代的“人控制车”模式,已经过渡到电动汽车时代的“车辅助人”模式,如今正在向着“人监督车”的方向迈进,为智能交通筑牢底座。“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工智能将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两个方面重点赋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侯福深说。据他分析,一方面,随着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应用到智能座舱上,可让人机交互由传统“执行式”语音助手向“陪伴式”多模态智能管家升级,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自然、丰富多元的驾乘体验。另一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为自动驾驶提供了“跃进式”技术路线,将加速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应用。廉玉波认为,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智慧交通体系,基于通信—感知—计算的融合,借助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可以形成超视野感知的预警能力,提升城市的交通效率。(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