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施
用智能监控设备查看放牧情况
◎通讯员 李小婵 高晓东
记者 李硕 摄影 记者 李硕
在广袤无垠的达茂旗边境地区,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为边境牧民通电项目的实施,正悄然改变着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2024年8月,随着电力的接入,达茂旗边境地区的16户牧民过上了幸福新生活。时隔数月,正值新春佳节,记者来到部分牧民家中,分享他们的收获与喜悦。
寒冬时节,达茂旗巴音花镇白音查干嘎查牧民那顺吉日嘎拉的家中暖意融融。他的妻子正使用着各种电器设备,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他感慨地说:“通电五个月后,我们的生活和养殖方式都变了。再也不用为冬天取暖和机械运转的问题发愁了。孩子放假回家也有网络了。以前我们每年要买四五吨煤炭取暖,今年通电后只买了一吨,现在还剩下一半,这样一年还能省下不少钱。”
不仅如此,那顺吉日嘎拉还安装了智能化监控设备,随时可以在手机上查看牲畜的放养情况。他还计划借助现代化的电力设施和技术手段,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提高牛羊肉的经济效益。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我们要继续努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个春节,我们过了一个亮堂堂、暖洋洋的幸福年!”
边境牧民通电项目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电力的接入还让边境牧民和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互联网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大事、民族政策。在巴音花镇吉忽龙图嘎查,牧民斯日古楞也对通电后的生活赞不绝口。他说:“通电之后,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我们可以方便地用电照明、做饭、取暖,还能通过手机了解外面的世界。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通电后,斯日古楞整修了棚圈,为冬天保羔做好了充足准备。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接了100多只小羊羔了,今年预计能保600多只小羊羔、几十只小牛犊。去年雨水也不错,预计今年会是个丰收年。”
通电项目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的实施,让牧民的生活焕然一新。他们也凭借勤劳的双手,努力描绘着美好生活的蓝图,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