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硕) 过年前,青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抢抓年关返乡的有利时机,与法警大队携手出击、敲门入户,在近期开展“大”执行,对被执行人形成有力震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度新春佳节。
执行当日,28名执行干警、17名法警全部集结到位,按照既定方案分成11组,有序奔赴70余处执行现场。
吴某某是一起侵权责任纠纷强制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当执行干警敲开她的家门时,发现吴某某的儿子、儿媳带着两个孩子也在家里,其中一个孩子刚满月。为避免对孩子造成影响,执行干警停留在门外,对吴某某说道:“有点事找你,请你出来一下。”
吴某某出来后,执行干警向其亮明身份,将吴某某带回青山区人民法院,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履行事宜。吴某某对执行干警的人性化执法表达了谢意,当场向申请执行人履行4万余元,案件顺利执行完毕。
执行干警在夜色掩映下的村子中寻找许久,终于找到被执行人甄某某的家,但只有其姐姐和80多岁的母亲在家。执行干警出示了工作证,向二人说明案件情况,经过一番释法说理,甄某某的姐姐表示愿意替甄某某履行给付义务,并当场通过扫描二维码全额支付。
“我年纪大了,没经历过这种事,还有点害怕。”甄某某的母亲拉着执行干警的手说。“没事的阿姨,这个案子履行完毕了,您早点休息吧!”执行干警笑着安慰道,老人温暖的手心,驱散了奔波一夜的执行干警身上的寒气。
记者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被执行人都愿意配合工作。在一起合同纠纷强制执行案件中,张某某作为被执行人,多次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却始终未按协议履行,此次执行行动被拘传后依然态度强硬,无法与申请执行人进行有效协商。最终,执行干警将其移送看守所。
在强大的法律震慑下,张某某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表示愿意积极履行,并当场给付部分案款。在带回张某某重新与申请执行人签订和解协议后,已是凌晨1点多。
参加行动的干警陆续返回,深夜的执行局再次热闹起来。执行法官抓紧时间,组织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进行协商。据了解,当日结案27件,达成和解及执行到位624万余元;针对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拘传20余人次,拘留4人。
【相关新闻】
“执”责在身 虽远必“行”
本报讯(记者 赵永峰) “法官,我发现被执行人的踪迹了,他现在就在达旗的家里,咱们是不是马上动身去找人?”申请执行人激动地在电话那边说。
“行,你给我们一个位置,咱们现在就走。”法官干脆利落地回复。
这是一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申请执行人于2023年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查控,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也无法找到被执行人下落,案件陷入僵局。2025年1月,申请人偶然发现被执行人,与法院联系,昆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拘传拘留专职团队迅速出动,前往达拉特旗“寻找”被执行人。
“法官,我没有钱,实在凑不出来……”被执行人无奈地说。
“按时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如果你依然拒绝还钱,法院将依法对你进行强制拘留。”在法院强制执行的震慑下,被执行人不再继续“坚持”,开始拨打电话,多方筹措欠款。最终,被执行人将欠付原告的5万余元全部还清,案件圆满解决。
为加大强制执行力度,有效推动开展对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的调查工作,昆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坚持“执”责在身,虽远必“行”工作理念,成立拘传拘留专职团队,在常规工作时间之外积极开展拘传、拘留执行行动,客观存在的执行工作弱点,实现全天候持续执行高压态势,切实打击部分被执行人故意躲避执行的侥幸心理,有效提升拘留、拘传被执行人的工作质效。
自拘传拘留专职团队成立以来,共计拘传22人次、拘留8人次,促成21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或达成和解结案,执行兑现1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