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蛇、封神与哪吒

日期:02-05
字号:
版面:第10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蛇年新春,全国人民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电影《封神》系列第二部和《哪吒》系列第二部可谓“梦幻联动”,二者对中国历史神话的颠覆性改编,令人们充满期待。 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复兴,中国本土的神鬼故事高频率被改编为影视、游戏等作品,在当代人的重新演绎中焕发新质。文化学者、国家图书馆研究员张一南长年研究古典文学文献,她最近出版的《中国人的神神鬼鬼》一书,着力从中挖掘中国人隐藏的心灵图谱。 由蛇看人性善恶 在我国的传说中,有两个与蛇有关的故事,《白蛇传》和《李寄斩蛇》。有意思的是,前者里的蛇是好蛇、善良的正派,最后被坏人害了;而后者的蛇是坏蛇、邪恶的反派,最后被正义的人除掉了。蛇这个动物很神奇,在我们心目中好像总体是比较冷血、可怖的,但同时又把它列入十二生肖,和其他一些我们喜欢或崇拜的动物并列在一起,似乎很矛盾。 对此,张一南认为,我国一直是有蛇崇拜的。十二生肖其实往往是两两“配对”,代表阴阳两面,比如像老鼠和牛,老鼠特别小,经常躲在阴暗的地方,而牛特别大,在光明的地方耕种,看起来反差很大,其实一体两面,有内在关联。蛇和龙也是一对,蛇,又叫小龙,而龙是想象的动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传说中就有个说法,龙是蛇修炼来的,是高阶的蛇,所以我们的先民会觉得蛇很神秘,在崇拜龙之前先崇拜过蛇。进入十二生肖,也是因为蛇的这种神秘性,在我们民间的信仰里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有神性、灵性、灵异的动物。 所以当我们讲一个神怪故事的时候,就很有可能用蛇来做主角。我们虽然通常觉得蛇是阴暗爬行的,但在这种阴暗神秘里,也蓄积着一种“光明动物”所不具备的力量。 在《中国人的神神鬼鬼》一书中,张一南对《李寄斩蛇》作了解读,她把这个故事和眉间尺复仇楚王的《三王墓》以及西方的勇士屠龙传说进行了对读,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中国古代女性冒险故事的珍贵之处。李寄这个女英雄和男性一样,也在冒险中进行自我审视,有很曲折的心理活动。 封神演义的世界观 今年春节档上映了两部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和《哪吒之魔童闹海》,都跟《封神演义》这部古典巨著有关。在《中国人的神神鬼鬼》里也以比较大的篇幅谈论了这本书。 张一南认为,对小孩来说,善恶黑白分明是很容易接受的,这样理解起来很简单。长大一些,会觉得这种表述太简单了,但这样的世界观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些很基本的理念。“弑父”和“弑君”在儒家传统教义里是不道的,但《封神演义》讲了武王灭商。两千年前孟子讲“民贵君轻”,还有“君视臣如寇仇,臣视君如草芥”,这就为其赋予了合法性。纣王违反了为君之道,讨伐他就是合法的。“有的人说我们中国人有奴性,这个话说得很不公平,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中,有些民族国家是把皇帝保留至今的,而我们毫不犹豫地就把皇帝扔掉了。即便是在两千年的帝制中,我们也一直在限制皇权,皇帝不能为所欲为,要想不被推翻,就要跟士大夫、跟人民达成某种妥协,否则就‘合法’地推翻他。”张一南说。 《封神演义》给我们奠定了一套中式神仙谱系,我们大多数人对中国神仙的概念和理解都是从这里来的。感觉中国神仙有神性,也有人性,很亲民,和凡人有很多关联协作,喜欢帮人间打打杀杀;但他们打斗又不像古希腊众神那样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正义而战。除了个别思凡的女神仙,其他神仙基本也没有七情六欲。中国神仙还具有哪些特点呢?张一南认为,中国的神怪系统是很复杂的,除了高高在上的这些天庭神仙以外,还有各种鬼仙。我们定义神仙一般是没有七情六欲的,而把这些爱欲的内容给了鬼仙,这是中国文学里非常有艺术性的一部分。高高在上的神仙也不见得都很好,《西游记》里对他们就有不少调侃,那些神仙也会受贿,也会昏庸。此外,中国文化中还有很多散仙、地仙,还有白娘子这样的妖,他们的生命感更强。 情绪的古今共鸣 在《中国人的神神鬼鬼》一书中,对《封神演义》作了很多对照性的解读,比如殷郊跟哪吒,二人都有“剔骨还父”的内在共性,都三头六臂。今天看来,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现代气质,现代人甚至可能比古代人更能理解和体会。 哪吒也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形象,除了伴随《封神演义》,还经常单独出道。在张一南看来,我们都是人,既做不成神也做不成魔,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两极之间,所谓人,就是在神和魔之间摇摆。 回到孔孟的原初,儒家是基于自由和爱的。但到了晚期,它腐朽了、老了,当然是不美好的,但大家要厘清这里面哪些是很晚才加上来的,哪些是根本不属于儒家的东西。当然不是说儒家是完美的,但我们能够从它的本原里找到一些美好的东西,那是中国人如何从野蛮、蒙昧走向文明。儒家不是管束出来的,越管束就越有矛盾,要先父慈才能子孝。殷郊就是父不慈,压制他的儿子,不能期待孩子从一个没有宽容、没有期望的土壤中自由生长。殷郊和哪吒的故事是重合的,哪吒也是一生下来,父亲看这个孩子是妖孽,产生了后来的悲剧。 《中国人的神神鬼鬼》中还涉及《搜神记》《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作者认为,中国人讲阴阳,有阳面就有阴面,这些神神鬼鬼就是阴面的东西。某个东西你放在阳面和阴面去看,看出来的现象不一样,但它实际上是同一个东西。中国古代文人把没有办法公开说的一些东西,会用神神鬼鬼的方式表述出来。所以很多文人身上都有鬼气,比如李白和李贺、袁枚和蒲松龄,包括近代的鲁迅。如果太现实的话,他写的东西可能就没有那么灵气,少一些仙气。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类型。 (据《北京晚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