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过个欢乐包头年

日期:02-05
字号:
版面:第02版:写真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在“天下黄河第一村”打卡拍照 记者 祝家乐 摄 品尝特色美食 记者 李强 摄 聚精会神观看表演的小观众 记者 吴杰 摄 品尝“天下黄河第一村”的小吃 记者 祝家乐 摄 1月29日,“重走西口路、再续包头情”西口情专场文艺演出现场。 记者 吴杰 摄 喜庆热闹的大型民俗巡演“回娘家” 记者 李强 摄 黄河岸边的冰上娱乐活动 记者 祝家乐 摄 非遗表演《川剧变脸》 记者 吴杰 摄 秧歌表演 记者 祝家乐 摄 ◎记者 邓雅鑫 屈霞 郭晓云 崔妍 梁彦强 娜默热 刘晓婷 春节期间,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了丰富的民俗表演等节庆文艺活动,让人目不暇接,而在黄河大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活动轮番上演。两大文旅IP“花式整活”,让广大市民游客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感受浓浓的年味,引爆春节文旅消费热潮。 老街区里寻年味 1月29日,“重走西口路 再续包头情”西口情专场文艺演出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西口老街大戏台举办。 “好运全都来,火力全都开。”一首《好运全都来》拉开了演出的序幕,文艺工作者表演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二人台《挂红灯 拜大年》《五月散花》,非遗表演川剧变脸赢得了台下观众的欢呼声,马头琴表演《万马奔腾》震撼奏响、气势恢宏,民歌独唱《幸福中国一起走》《大地飞歌》旋律优美,《向快乐出发》节奏欢快,文艺演出在《灯火里的中国》的深情演唱中达到高潮,台上台下的演员、观众齐声高唱,共庆欢乐吉祥的中国年。 节日里的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了开街的火爆人气,市民游客穿行于各院落、街区。有的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吃着热乎乎的铜锅涮肉,有的携亲友拍照打卡,有的游客开启直播模式,向全网推介包头的这个新晋人气打卡地,整个街区人气旺、商业气更旺。 来自青山区的乔女士带着外地亲友专程在大年初一来到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没想到包头有这么多有历史、有文化又热闹的景区,赏美景、看演出、吃美食,这就是老包头的红火。”乔女士说。市民邢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他说:“大年初一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还有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1月30日下午,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回娘家”巡演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与。 活动现场,巡游队伍身着喜庆大红袄,举着“百年好合”“福禄安康”的旗子,手提各种“喜庆礼品”,开始了行进式巡演。队伍浩浩荡荡,演职人员和市民游客迈着欢快步伐巡游,一路欢歌笑语。 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三,戏曲专场《金水桥》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精彩上演。2月1日下午,陕北民歌、山西民歌、内蒙古民歌等民歌表演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轮番亮相。活动现场,不仅有精彩的节目表演,还有观众互动、知识问答、送小礼品等环节,整场演出高潮迭起,喝彩连连。市民刘伟晴与丈夫抱着孩子在现场观看民歌表演,她说:“这场演出真是太棒了,我和孩子都特别喜欢,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月2日下午,农历大年初五,演员们身着戏装、脸涂油彩,踩着高跷在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南广场进行了表演,向市民们送上了新春祝福。 女孩赵雅童与父亲来到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听闻这里有精彩的传统民俗表演,便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了南广场。“我看到高跷演员们将自己精心装扮成了老奶奶、孙悟空、猪八戒等,手里拿着道具,做出跳跃、旋转等各种高难度动作,非常有趣。”赵雅童紧紧盯着演员们的一举一动,被他们逗得哈哈大笑。 2月3日,农历大年初六,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还进行了威风锣鼓、旱船民俗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大年初七,这里进行了激情快闪七彩秀、汉服秀等特色演出,让广大群众一起感受浓浓年味。 黄河岸边品民俗 大年初一13∶30,随着一声锣响,“天下黄河第一村”北门“拜大年 发红包”开街仪式正式拉开帷幕。“财神爷”从北大门出发,沿南北街一路鸣锣打鼓,向游客们派发红包。 紧接着,“蛇年大吉”民俗巡游活动在南北街激情上演。 禹王庙会舞台上,“巳岁吉祥欢乐未央”综艺表演精彩不断,稀土高新区春雨乌兰牧骑为市民们送上新春的祝福,民族舞蹈、晋剧选段、二人台对唱等传统节目接连上演。 业态丰富,文娱吃玩赏“一站式”体验。宁夏小院内,“迎新年 逛大集”包头艺术品集市开集仪式热闹开启,琳琅满目的艺术品、手工艺品以及本土画家原创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除了精美的艺术品展示,还有各种特色小吃供游客品尝。此外,黄河大集内还设有许多小朋友喜爱的游乐设施。沿街还设置了不同造型的拍照打卡点,不仅可供市民游客休息,还能拍照打卡。当天,市民张小燕带着一家人来游玩,她感慨道:“知道咱们这边初一有活动,就带着家人过来转转。每个地方都特别适合拍照打卡,我觉得咱们这个地方真的做得特别好,家人也非常开心。” 来自陕西的杨义军是第一次在包头过年,他说:“虽然夏天我来过很多次,但过年又有别样魅力。头一次来包头过年,我觉得这边的演出、巡街活动特别丰富,以后有机会还要来。” “我也是第一次在这里过年,感受到了包头满满的热情。”包头袁家村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表示,这次“天下黄河第一村”举办“黄河年·包头年”活动,还引进了很多新业态,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主要是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欢乐过年的场地。 1月30日,大年初二,一系列民俗演出让市民游客尽享新春快乐。当日13∶30,“画匠回娘家”开街仪式在“天下黄河第一村”北大门举行,紧接着,“回家过年”民俗快闪活动精彩上演。禹王庙会舞台上,“拜大年”二人台演出好戏连连,跌宕起伏的情节让年轻人和外地游客领略了老包头人过年的热闹景象。 “我们每天的活动主题都不一样,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新鲜感,增加过年气氛。同时,各相关单位也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全力保障大家在安全的环境中欢度佳节,红红火火过个年。”叶宁说。据悉,春节期间,在“天下黄河第一村”举办的“黄河年·包头年”蛇年黄河大庙会活动,共有文旅演出活动105场,其中,沉浸式演出19场、非遗曲艺33场、社火表演32场、电音民谣21场。同时还有90多个业态,涵盖小吃、非遗、文化展出等,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 大年初四,迎灶神接财神的开街仪式盛大开启,随后,非遗表演“二鬼摔跤”重磅登场,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伴随着欢快激昂的锣鼓声,秧歌队伍款款而来,表演的小朋友们身着花棉袄,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他们手中的手绢随着欢快的节奏上下翻飞,犹如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在空中舞动。虽然年纪小,但他们的动作整齐有力,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尽显专业范儿。 舞台上,晋剧表演正酣,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扮相俊美,婉转悠扬的唱腔在空气中流淌。一招一式尽显功底,一颦一笑韵味无穷,引得台下戏迷如痴如醉,喝彩声接连不断。有的戏迷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有的则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剧情里,完全被晋剧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