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别样春节 非常精彩

日期:01-27
字号:
版面: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面塑《四季平安 人丁兴旺》 作者:邢茹 王茹 记者 王舒 摄(资料图) 蛇缠兔面塑作品 王素清手工制作硬糖 香囊 ◎策划 李宁宁 记者 郭晓云 摄影报道 春节,这个深植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炽热的家国情怀。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更以独特的魅力,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花馍“蒸”出幸福味 春节期间,走进热闹的集市,面塑摊位常常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面塑,这门在指尖绽放魅力的艺术,以面粉为原料,经揉、搓、捏、切、刻等精妙技法,让平凡的面团幻化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力。 包头市非遗项目“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邢茹,自小对面塑艺术耳濡目染,儿时看到长辈们用面团塑造出形态各异的形象,便深深被吸引。记者来到她工作室时,邢茹正在和孩子们分享做面塑的要点。只见她面前的案板上放着一团洁白的面团,她将面团拿在手中轻轻揉搓,面团乖巧地在掌心滚动,一条长蛇便显出形状。接着,她在蛇身上用剪刀剪出花纹,另一头则做成兔子的样子,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蛇缠兔”就诞生了。邢茹告诉大家,这个面塑在民间的寓意是“蛇缠兔,辈辈福”。 面塑的题材丰富多样,大多围绕着传统吉祥元素展开,因而在春节期间格外受到重视。象征着多子多福的枣花馍馍,宛如精美的艺术品。它的花瓣层层叠叠,由细腻的面团塑造而成,每一道褶皱都饱含着匠心,红枣则是点睛之笔,颗颗圆润饱满,在蒸制后愈发红润透亮,散发着甜蜜的气息;代表“连年有余”的锦鲤,身形圆润饱满,鱼鳞一片片清晰可见,鱼鳍和鱼尾轻盈飘逸,仿佛在水中欢快地游动,传递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生肖形象也是春节面塑的热门题材。今年是蛇年,邢茹工作室里的很多作品都是蛇。一只只色彩鲜艳、醒目的“生肖面塑蛇”散发出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有的小蛇昂首挺立,仿佛在迎接新春的到来;有的小蛇盘绕成团,寓意着团圆和美满。蛇身的纹理细腻逼真,色彩鲜艳而不失和谐,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邢茹对传统面塑技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这些生肖面塑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承载着人们的期盼与希望。 年俗密码“甜蜜蜜” 新春佳节,糖果是不可或缺的年货,承载着节日的甜蜜与欢乐。硬糖,作为传统糖果的经典代表,承载着几代人的温暖回忆。传统硬糖制作的每一步都饱含匠人的心血。从精心挑选优质原料,到按精确比例调配,再到熬糖环节,对火候的把控堪称艺术。熬糖师傅凭借多年经验,紧盯糖液色泽与浓稠度的细微变化,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待糖液熬至恰到好处,迅速倒入特制模具,冷却成形前,匠人要争分夺秒地拉糖、塑形,每一步都是甜蜜与技艺的完美交织。 王素清是德记硬糖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从掌握熬糖的火候,到摸索出不同原料的最佳配比,她付出了无数心血。走进她的小店,一把剪刀,一根小木棒,一把不完整的木梳,一个小火炉,这就是她制作糖艺的工具。工具上斑驳的纹路,刻着岁月的痕迹,陪着它们的主人,走过悠长的岁月,诉说着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手艺人生。 这些年,她在硬糖制作上不断创新。口味方面,除了传统的水果味,为迎合年轻人的口味,王素清还大胆尝试将流行口味与传统硬糖结合,尝试了年轻人喜欢的话梅糖。今年她还创新制作了“包头最牛的牛轧糖”,材料简单到仅有鸡蛋和奶粉,味道却十分浓郁。 这些饱含匠心的糖果一经推出,便迅速征服了大众的味蕾,也让味道成为一种传承。王素清用双手创造出的甜蜜,不仅在舌尖绽放,更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底,成为大家生活中一抹难以忘怀的美好。 枕间安泰好运来 六合枕,又称“六合泰”,由六块布片缝合而成,寓意“天地四方,六合归一”,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美好祝福。温永华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合枕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自幼跟随母亲学习绣花、钩、编织等手工技艺,踏上了传承之路。 今年春节,温永华制作了一批蕴含丰富包头元素的香囊,香囊的正面,一头灵动的回头鹿跃然其上,那回头的姿态仿佛在深情回望这座城市的过往与今朝,与包头“鹿城”之名相得益彰。香囊的背面,书写着各式各样真挚的祝福语,“包你满意”“包你好运”“包你幸福”,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新年的祈愿。“包”字一语双关,既契合包头之名,又传递出一种承诺与守护,恰似将所有美好的期许都精心包裹其中。她还对六合枕的设计进行创新,选取了更有祝福意义的布料——福寿三多,同时在枕头的支撑力上作了升级。为迎合蛇年生肖,温永华还制作了一批彩色小蛇,供孩子们挑选佩戴,造型精美可爱,颇受小朋友的喜爱。 无论是香囊还是小蛇,它们不仅是节日的点缀,更是文化传承的火种,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古老的智慧与美好的情感在新时代延续。在新的一年里,它们承载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激励着大家满怀热忱,奔赴未来。不管前方道路如何,只要怀揣着这份对新年的期待,生活便会处处闪耀着惊喜与希望,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熠熠生辉的足迹。 【记者手记】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面塑艺人邢茹、硬糖制作者王素清、六合枕传承者温永华,他们只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者中的个体,但在时代的变迁中,正是他们坚守初心,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的作品也远不只是一件手工艺品、一道美食,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沉淀千年的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悠久历程的生动印记,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热捧,是文化自信的展现。此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能在非遗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又一个欢乐、祥和且满溢文化韵味的春节,让这份文化传承,成为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永恒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