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永峰
“16号楼和17号楼中间联通线盒水泥盖被掀起,有安全隐患。”
“智能垃圾回收屋已维修完毕,网络已恢复,可以正常使用。”
“小区万和湖内枯树叶较多,有易燃隐患,需清理。”
……
在万郡大都城小区,有这样一群可爱又热心的“找碴”老人,他们来自“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队,平均年龄62岁,本应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自愿组成了一支特别的队伍,日复一日地进行着“找碴”服务。
“三组执勤出发!”伴随着每日的这声问候,一支小队穿梭于小区的各个角落。他们身着红马甲、戴着红袖标,居民们只要看到这身装扮,就明白他们是能分享乐趣、可求助解难的“家人”。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队长吕汉清依据队伍人数,将队员们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在每周一、二、三、五、六的上午在小区内巡逻。
吕汉清常说,志愿服务要深入居民内心。他自己更是将奉献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也让志愿者们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一组小组长汤汉芳告诉记者:“我退休后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既能聊天,又能在小区巡逻锻炼身体,还能和邻居处好关系,比在家玩手机有意思多了。”
“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细心关注着小区里的每一处细节,无论是公共设施的损坏、环境卫生的问题,还是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以及安全隐患的排查,他们都用自己的双眼,尽力寻出可能影响居民生活的每一个“碴”。
发现问题后,志愿者们会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物业,认真记录下每一个问题,详细地向物业工作人员描述,以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成为居民与物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时,居民和物业之间会因某些问题产生误解或矛盾,这些热心的老人还会耐心倾听双方的意见和诉求,努力化解矛盾,促进双方的理解与合作。
这支志愿服务队不仅在“找碴”和反馈问题上积极主动,在邻里互助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定期上门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陪他们聊天解闷。在节假日,还会组织各类活动,邀请邻里们一同参加。志愿者们的行动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居民,使大家都认识到,邻里之间并非只是住在同一小区的陌生人,而是可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亲人”。越来越多的居民受到他们的影响,纷纷加入到“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队中来。
【记者短评】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自身生活,忽略了身边的邻里情。这群平均年龄62岁的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邻里守望和互助关爱的真谛,用自己的余热,照亮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温暖了每一位居民的心。“找碴”老人的故事天天都在发生,“找碴”也仍在继续,他们的“找碴”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服务精神,在社区中不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必将从小社区蔓延到大社会,助力包头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