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
专家解读养生防病要点
日期:01-20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11版: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今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节气。在这个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如何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就冬季养生、流感防治及健康素养提升等话题进行解读,为公众提供实用的健康指南。
冬季养生:温补脾肾,顺应时节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中医认为此时是温补脾肾的最佳时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王海隆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温补脾肾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抵御严寒,顾护正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顺应‘冬藏’的特性,适当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过度运动和操劳而耗伤阳气。”王海隆建议,饮食上应以温补食材为主,少吃生冷食品。
除了饮食调理,王海隆还建议大家可以在阳光充足时进行户外运动,或是在室内练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以疏通经络、调养气血。此外,拍打足三里和大椎等保健穴位,也能起到鼓舞阳气、增强体质的作用。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冬季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王海隆提醒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做好受累关节的保护工作,避免做重体力活,减轻关节负担。如果出现了关节肿、痛、僵明显加重现象,要及时就医。
流感高发:科学预防,合理应对
“近期的流感高发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流行,每年冬春季基本都会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最新一周监测数据显示,北方大部分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南方个别省份也开始出现下降。
在预防流感方面,专家强调,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虽然一般建议大家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接种疫苗,但只要还没感染,就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流感。此外,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流感“中招”怎么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侗曾建议,得了流感并不是都需要去医院,症状较轻者可以居家观察治疗,使用退热镇痛药物、祛痰止咳药物缓解症状。观察期间如果体温持续在39℃以上,服用退烧药后效果不佳,需及时就医。此外,咳嗽剧烈、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闷、憋气、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对于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的使用,李侗曾指出,目前我国只批准玛巴洛沙韦用于治疗,尚未批准该药用于暴露后预防。他提醒大家在使用该药物时要注意:抗病毒药物需要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目前我国只批准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玛巴洛沙韦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在使用前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如果出现过敏症状或其他严重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相关新闻】
大寒“冬藏”转“春生” 养阳滋阴防风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中医专家提示,大寒时节寒冷且干燥,也是由“冬藏”到“春生”的转折点,天气时寒时暖,养生防病应注意防寒保暖、养阳滋阴、舒筋通络,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劳累。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许云说,大寒节气人体阳气逐渐升发,若升发不畅,又遇气候寒冷,人容易出现后背酸紧、颈腰部僵硬疼痛或者头晕眼花、胁肋胀痛等症状。同时,这一时期内火易生,体内热气若散发不出去,易导致津液被消耗,出现口舌生疮、咽喉疼痛、情绪烦躁、口苦便秘等表现。
中医专家认为,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又值冬末迎春阶段,这一时节不仅要“御寒养阳重收藏”,还要注意疏泄肝气,为春季肝气升发做准备。
“饮食应从温补转变为清补,并遵循升阳散寒原则。”许云说,应少食大温大热食物,适当添加清淡的蔬菜,防止加重胃肠道负担;宜多吃木耳、芝麻、兔肉、鸭肉等补阴食物,搭配萝卜、西红柿、山楂等和胃消导食物;烹饪时加入生姜、花椒、苏叶、香菜等味辛性温的食材,还能顾护正气、驱邪防病。
“大寒节气仍然十分寒冷,人们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宋佳艺说,这一时期仍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外出注意保暖,重点护好头、胸背、足等部位;不宜进行剧烈的室外活动,可选择瑜伽、太极拳等以舒展、拉伸为主的运动帮助阳气升发;还应怡养心神,敛气少虑,可选择读书、练字、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
专家介绍,大寒时节可通过刮痧、捏脊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松解肌肤腠理,疏通阳气走行的经脉,推动气血运行;还可利用艾灸疏散外寒、活血暖身,增强御寒能力,调整全身气血经络。此外,泡温泉可以温阳祛寒,通调血脉,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气血不通引起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并缓解精神紧张、改善睡眠。(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