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街仪式 记者 吴杰 摄 演员与游客互动 记者 李强 摄 敲锣打鼓 记者 吴杰 摄 美食出锅 记者 吴杰 摄 包头原点 记者 李强 摄 每个院落都挤满游客 记者 李强 摄 游客参观展览 记者 李强 摄 ◎记者 康璐 张燕青 礼炮齐鸣响彻云霄,彩烟腾空祥瑞漫天,1月19日上午,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迎客,老包头走西口百年传奇今朝续写。 壹 古与今的对话 10时30分,一支“复古风”骆驼商队巡游拉开当天开街仪式的序幕。 驼队商人们风尘仆仆,承载着一代代人坚韧不拔的西口精神,踏出岁月的辙印,拉开时空之门,包头最初的“发家史”由此开启。 骆驼商队行至象征着包头从边陲小镇走向“西北商业重镇”的城楼原点广场,在这里,一场气势磅礴的威风锣鼓让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 “小朋友,你从哪里来?” “我的太爷爷走西口来到这里,到我已经是第四代啦!” 代表着走西口来包的晋商“乔老爷”与当代小女孩进行一场跨时空对话,带领市民和游客们体验了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让包头当下的繁荣盛世与走西口的峥嵘岁月交相呼应。 城门楼上,街区首批入驻的四大掌柜悉数登场,向城门楼下的百姓介绍自己,传承老包头诚信重义的商业精神。 象征着未来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走向原点广场的大锣,稚嫩的小手紧握锣槌,带着所有人的期待用力敲响——“开街喽!” 城门楼盖头揭下,门楼上“包头”二字赫然出现在眼前。驼铃摇曳唤醒西口记忆,锣声阵阵冲破时空阻隔,现场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涌入街区。 在首批修缮完成开始运营的头道巷1号、14-16号院落,特色美食、非遗文创、文艺演出等多种文旅业态已初步形成。 在开街前夕的预热活动中,上演了开锣大戏晋剧《打金枝》及打坐腔表演。 为加强街区与游客的互动体验,开街活动还特别设计了沉浸式实景剧表演《情满三官庙》、国服网红旅拍探店秀、“今天我是角儿”西口故事微短剧互动选角秀等活动,更有“原点璀璨夜”“包头记忆”全息光影秀、“龙飞凤舞祝福包头”大型飞天秀、电声乐队激情表演等活动,等待游客前来解锁不一样的西口风情、包头魅力。 街区日常系列活动也精彩纷呈。1月18日-1月23日,以“漫漫西口路、繁荣包头城”为主题的首届走西口历史文化年货节,将通过文创产品、年货展销及文艺会演等活动,丰富年节市场供给,增添浓厚迎新年味。除了美食诱惑外,街区还将每日不定时在各院落内举行非遗工坊技艺活态展示以及晋剧、二人台、小戏、小品、呱嘴、清唱等节目。春节期间更有老包头新春文化庙会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东河区、走进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体验老包头风土人情,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 贰 今与昔的辉映 据悉,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在北梁古民居的基础上建成,作为老包头传统民居建筑群的典型代表,街区有着鲜明的晋系建筑风格,兼具包头本土特征,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街区。 北梁改造完成后,街区作为历史文物被保护起来。19处古民居院落,整体布局严整、外雄内秀,建筑土墙木架、抬梁构制,文物本体总占地面积15900平方米。 为尽力保护好这一重要历史文物,相关部门专门邀请了古建专家团队和国内知名设计企业对原有建筑进行勘察设计,采用原工艺与原材料对文物本体进行修缮,最大程度保留历史风貌和价值。 包头市住建集团与东河区文旅集团合作,共同成立包头走西口文旅有限责任公司,于2024年10月底开启对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工程。 街区规划遵循“尊重历史、合理布局”原则,在原有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的建筑分布基础上,以传统街巷肌理为脉络,将原有的街区划分出多个功能区域。 城楼北侧“原点”广场设置城市原点铜雕、城市原点简介及城市发展大事记轴线,体现包头“通中外连古今,扼西北行天下”的重要地理地位。 城楼北门两侧设置“包头”两个大字,悬挂“通中外连古今,扼西北行天下”楹联。 城楼南侧照壁形制参考西脑包大照壁,壁中间展示地图选用民国时期包头城区地图,两侧照壁设置楹联“漫漫西口路,繁华包头城”。 19处院落利用实物、场景复原、多媒体等形式,汇聚老字号店铺、传统手工艺作坊,增添文化休闲氛围,全方位呈现走西口的历史进程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