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雅 记者 李强 摄 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 (图片由包头边境管理支队提供) 夫妻哨所里的升旗仪式 (资料图) ◎记者 赵永峰 摄影 记者 李强 隆冬的草原,凛冽的风夹杂着飞雪,打在脸上如刀割般疼痛。 盛夏的边境线,炙热暴晒、孤独寂静,望不到头的巡边路每向前一步,都考验着人的意志。 阿迪雅,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的护边员,用了40年,在人迹罕至的边防线上,把巡边护边这件事做到极致,将守护祖国防线深深刻在了生命里,在祖国的正北方写下了为国戍边的感人故事。 守边半生 “中国”两个字,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神圣而骄傲。 在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距离哈赤山760号中蒙界碑5公里的地方,坐落着阿迪雅的家。这个茫茫草原上孤独的家,每天清晨迎来的第一缕阳光总是先照到院子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和不远处山坡上的“中国”两个字。 因为那抹震撼人心的中国红,孤寂的边境线变得夺目、耀眼;因为阿迪雅用红砖垒砌出的两个字,祖国即便跨越山海,依然紧锁在北疆人民的心中。 40年来,阿迪雅心怀祖国,义务巡护边境线,保卫着一方平安。 1962年,阿迪雅出生在此,幼年时便和父亲在放牧巡边中成长。1981年,阿迪雅换上军装、背起行囊,在父母不舍的送别和兄弟们羡慕的目光中,来到当时驻扎在二连浩特的边防二团,开启了为期四年的军旅生涯。 荣立三等功退伍后,阿迪雅脱下军装不褪本色,毅然选择回到生他养他的草原,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倾注到为国戍边中,携妻子娜仁其其格把家安在边防一线。 阿迪雅说,既守家,也守国。 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阿迪雅用生命在守护。 清晨,伴随着冉冉升起的朝阳,阿迪雅带上望远镜和一些简单的吃食,跨上摩托车,赶着羊群,对边境展开巡查。 护边巡逻路上,遭遇蚊虫叮咬、恶劣天气都是常事。阿迪雅赶一赶羊群,找一找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看一看边境线上的铁丝网有没有被破坏;草原上哪里地势低容易隐藏,哪里信号好等等,他都了如指掌。 年复一年用心积累起来的经验,让阿迪雅被称为“巴音哈拉草原的活地图”。 父子传承 40年来,阿迪雅累计巡边近10万公里,协助边境派出所破获偷盗牲畜、越境偷猎、皮毛走私、非法入境等涉边案件数十起,参加军警民联合巡防100多次。 1989年的一天,阿迪雅在放牧巡边时看到远处山丘上有3个黑影在移动。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是3名携带枪支的外籍人员。阿迪雅沉着冷静地密切关注着非法入境者行动,同时迅速联系当地的边境派出所,最后3名非法入境者被遣送出境。 2003年一个冬夜,寒潮来袭,天空飘起雪花。阿迪雅注意到,远处边境线上有几束灯光时隐时现。警觉的阿迪雅一边报告情况,一边关掉摩托车灯,潜入草原深处,跟踪可疑车辆动向。那一晚,直到边防部队应急分队赶到,成功围堵可疑车辆,阿迪雅才感到双腿冻得发麻,此时裸露在外的脸已被寒风吹得失去了知觉。 边境线上的生活异常艰苦,对阿迪雅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他的腿变形了,还患上胰腺炎、脑梗等疾病,阿迪雅的妻子身患宫颈癌,腰疼腿疼近20年。 身体的痛苦,环境的艰难,没有阻碍阿迪雅的巡边路。他用“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做好一件事”的实际行动筑成了北疆边境线上“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用他们的家筑起了“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40年的坚守,换来了家国的平安,阿迪雅的事迹也被广泛传播,感动无数人。而他也获得了第七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第三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北疆模范护边群众、2023年自治区“十大诚信人物”等数十项荣誉。 春的沙、夏的热、秋的风、冬的寒,它们与阿迪雅相守相伴,从不喊苦的阿迪雅用行动影响着两个儿子。他们放弃外面的精彩,回到家乡接起了父亲的接力棒。阿迪雅也带动着越来越多满都拉镇边境的牧民加入义务守边队伍。祖国的边境线上,无数个阿迪雅组成的巡防线,留下了他们光荣和信仰、责任和传承的铮铮誓言——只有边境安定,才有千家万户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