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包头晚报

“逃离”城市 与山野相约

日期:01-07
字号:
版面:第12版: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神农野札》书影 托尔斯泰曾说:”人一旦到六十岁,就应该进入到森林中去。“而早已年过六旬的作家陈应松早在2000年就深入森林,从此将自己的文学生命,和神农架地区的广袤森林联结在一起。神农架成为他的精神原乡,此后他大部分的文学创作再也没有离开过神农架的原始森林。数十年间,他不仅创作了多部取材神农架的小说,而且也将神农架磅礴多姿、千变万化的独特自然景观、人文传说细细记下,形成神农架系列散文集《神农野札》。 《神农野札》中,陈应松集中书写了自己身居神农架地区二十余年的独特见闻和生命体验。全书着眼于一个“野”字:神农架“天然去雕饰”的秀美风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令物候变化,野蛮生长的林木花草的芬芳,生于斯长于斯的野生动物的有趣习性,村哥里妇的耕作日常,田家乡野的一饮一啄……野花野草、野山野水、野禽野兽、野史野趣,陈应松都以饱含深情的文笔,将这里充满生命力的一切一一记叙在案,给我们带来无数幅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在陈应松的笔下,神农架奇峰林立,百兽在这里徜徉,万物野蛮生长,世代生活于此的山民们,过着艰辛而平静的生活。这是完全不同于城市的另一种景观,那么原始而又充满了生命的蓬勃力量。城市改变了现代人和土地的关系,去森林中踏青、远足成为一件不那么容易实现的事情。但好在,我们能从陈应松的散文里全然感受到这一切。读他的散文,仿佛就站在神农架的山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旷野呼啸疾驰的山风,令人在字句之间抛弃生活带给我们的疲惫风霜。 陈应松以神农架的自然万物作为书写对象,着眼于快节奏城市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深山大泽、山肴野蔌,不仅提供了深度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切口,而且笔涉神农架的野史传说,传达出深厚的人文生态审美,令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以全新的视角认识我们的世界,不只是强调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寻求另一种不同于城市文明的精神归宿或出路。 陈应松是国内少有的自觉进行生态书写的作家,神农架系列作品的创作,凝结着作者深邃的生态理念,折射出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索。在新书《神农野札》中,他展现了神农架特有的自然风光,但却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更进一步将神农架视为审美对象,思考和记叙了自己对森林、自然、生态的潜心思考,关注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局。不仅看到森林对于人的功利性作用,而且从生命本身出发,直面了生物之间生存竞争的残酷和公平。(据《北京晚报》)